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物理实验论文优秀[15篇](第11页)

本文共计38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物理理论都是进行大量的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到的,并通过后继的实验对物理理论进行检验,从而进一步完善物理理论,使其更接近于真理。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大学生接受的第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进行后继科学研究的基础。因而,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和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与理论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而绝不是理论课的附属品。应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上。物理实验课要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就要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平台不断改进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

2.改革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让该课程毫无兴趣可言,也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教学作用。因而,实验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所选教材等各方面进行不断革新,让学生上课时有新鲜感,增加学习兴趣,进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预习、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课程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适当调整所选教材,减少教材中实验内容、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方面主观性较强的部分,让学生自行补充这些内容,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实验的历史、人物传记、实验产生的背景及演化等趣味性较强的知识作为补充内容,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产生的过程,明白实验目的和意义。

3.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教授基础实验课程时,要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内容,甚至还要从头到尾地演示一遍实验过程,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不动脑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参考其他理工科院校课程开设情况,在完成基础性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相比,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情况而选择的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进行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点下,根据学校现有的硬软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给出科学、可靠的实验内容与步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实验报告。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让我们把实验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甚至激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感兴趣的相关知识,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断创新。

三、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接受的第一门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新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对教学大纲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创新,进而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物理实验论文 10

摘要:

  为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实验预习检查系统。介绍了实验预习的改革措施、预习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设想。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预习系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科学实验训练的开端,将为后继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而实验预习是做好一个实验的保证,符合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原理、仪器、注意事项等内容都有较好的理解。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才能从容应对,顺利完成实验[1-3]。我们以往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份预习报告,内容基本就是课本上提供的,比如实验目的、原理、实验内容和步骤等等。多年来的教学情况反馈表明这种预习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把书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了一遍,具体内容讲的是什么并不去理解。并且书上的实验仪器图片也很少,即使有学生看了之后对实验仪器也没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实验预习做不好,必然导致实验操作差,继而导致损坏仪器、实验课拖堂等后遗症,就难以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4]。因此,传统的预习报告并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全部学生的预习情况。为此,许多同行提出了不少改进实验预习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8]。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验预习检查,搭建了“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本文介绍了该预习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