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市场营销问题策略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75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课程目标是描述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变化。手机游戏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手机游戏的概念、发展历史、分类类型,掌握开发语言、策划内容、设计要素、测试工具、优化技术和移植方法、运营和管理;手机游戏课程的技能目标是能够配置手机游戏开发环境,并与小组成员合作或独立开发出一款手机游戏,;手机游戏课程的态度目标是认识到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培养对手机游戏设计、开发、管理的浓厚兴趣;手机游戏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对开发过程的理解能力,培养对界面和角色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与策划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培养与开发团队的合作能力,培养对软件的分析评价能力,培养软件的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
2.完善课程体系、细化课程内容
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IGDA)在2008年提出的游戏课程框架认为,游戏课程是计算机、美术、文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综合体。因此,基础课程应开设与游戏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是提供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依据游戏课程框架,专业课程包括手机游戏评论、游戏与社会、游戏策划、游戏编程、视觉设计、听觉设计、游戏故事创作、游戏交互设计、游戏开发、及游戏产业等。
手机游戏理论课程包括JAVA语言、素描、色彩、手机游戏概论等。手机游戏实践课程包括手机游戏策划、编程、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动画制作、测试、优化、移植等。
必修课程是提供专业方向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比如手机游戏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选修课程是为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的课程。
手机游戏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在保证专业和必修课程的课时的同时,适当扩大基础课程的辐射面,增加选修课的设置比例。
课程内容建设上要增加广度和深度。比如手机游戏编程课程应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游戏图形编程、音频编程、人工智能等内容,这些内容要细化,比如游戏图形编程还要涉及渲染、动画、图形系统设计、材质、线条和阴影等。
3.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手机游戏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引进专业教师的同时,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游戏企业参与项目研发或到手机游戏教学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的高校进修培训,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手机游戏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仅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让学生熟悉手机游戏开发的过程。
第2篇:浅析当今手机游戏的营销策略
一、手机游戏产业概况
(一)手机游戏产业基本描述
根据ZOL行业调查统计,中国有着6亿左右的移动手机用户。假象一下,这6亿手机用户中的百分之十的用户如果每一个月只单单下载一款游戏,其影响可以支撑整个手机游戏产业的销量,但是,现实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手机用户每月下载手机游戏,这使得原本看好手机游戏市场的投资者们有些失望,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并发现手机用户更加青睐移动其他的增值服务(无线上网,微博,等),而对手机游戏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发展手机游戏必须将网络条件和硬件条件统一结合,手机游戏的开发必须依赖于手机硬件系统。也就是说,玩家需要更好的手机终端,和更优质的网络环境。才可以体验更好的手机游戏。我国本土的手机游戏技术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国内手机游戏产品无论是游戏的平衡性还是画面风格都很难与外国对手竞争,我国本土专业游戏生产商也相当有限,在手机游戏产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口,很多手机游戏公司开出很高的薪水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和国外的游戏还有一段较大的差距。
(二)手机游戏营销推广路径分析
1.网盟营销模式
在16网络时代最盛行的手机游戏营销模式,通过短信发送WAP链接,设置擦边球广告吸引用户点击,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走向没落。其特点是投放数量大,见效快,成本适中,但缺点也很明显,卸载率高,用户反馈差,智能手机覆盖少等问题将他局限在在了1G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