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9页)
本文共计53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选择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既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课程选择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要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课程。另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还要帮助未来幼儿教师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满足未来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诉求,既要有利于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的养成,也要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发展。
那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一种按照系统化原则,将性质或者类型相同的、具有关联性的若干门课组织起来,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块的课程结构方式。为克服传统分科课程组织模式的弊端,為构建扎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原来的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四个模块。强化了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方面的理论学习,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为培养发展性幼儿教师综合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这个行业是实践的主体,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不能够只是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构建。帮助未来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为师、学会育人。
再次注重未来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是儿童自由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无论是教师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是专业技巧的掌握最终都要转化成专业能力的提升。而专业能力在幼儿园中的展现就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展现,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结合《专业标准》设置培养全方位、立体化的幼儿园专业能力课程,比如:幼儿园一日常规—生活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环境创设与利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等这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以此来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本着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照顾到现实需求;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自身发展的个性特点;同时要多与实践结合设立开放式课程注重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建,为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未来幼儿园教师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教师教育学[M]陈永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中国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丁钢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30年[M]戴伟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现代教育基础(中文修订版)[M](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设20xx
[5]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M]刘天娥华中师范大学20xx
[6]理解课程的关键概念[M](澳)科林.马什著徐佳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学前教育论文5
摘要:
培养一线教育工作者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指导方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能能力是由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知识三个方面构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职业情感受到激发,通过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职业知识,通过在小组实训和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拥有完备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
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即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该职业的某种特定技能、技术以及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知识以及经验让儿童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幼儿教师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就是拥有职业能力,这也是作为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要对本专业认可,并且学生对工作环境有所熟悉,以教学实践作为根本手段。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还需有培养教学情感,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和熟悉教学场景,还要求书面考试成绩过关及教学实践能力充足。

![[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9页)](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