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53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不明
课程设置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切合市场,不仅要反映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要反应一线幼儿园的'发展需要。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火爆,很多不具备学期教育专业培养资质的学校也都在大搞本专业的高职类,急于在本专业的火爆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纷纷开着学前教育专业,这些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基本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利益为第一位,忽视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忽视教育规律和幼儿教师发展规律对课程设置的指导,对于自己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等问题缺乏价值追问。价值取向不明必然会带来盲目跟风、原样照搬、课程实施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理论与实践知识设置比例问题
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割裂是一个现实问题并存在多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从一開始就非常关注这两点的平衡与互助,但如何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学习更好的结合一直以来是我们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很多院校都以加学分延长学时来增加教育实践内容,但在我看来单单依靠时间的延长并不能保证实践的质量。因此需要精心设计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3.培养目标偏离专业幼儿教师的发展规律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伴随其工作一生的职业生涯成长过程。现在的教师专业发展都强调终身制,也就是说一个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是在学校毕业后拿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证书就算可以了,这只是他进入到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敲门砖,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还有岗前培训、新进教师培养、业务培训等等一系列的学习。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一步定位的什么所谓“高素质、全方位、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些高帽子违背了职前的预备性教育和职后发展性教育互动的基本规律。[3]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展望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学前教育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高等职业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必须积极与社会和时代接轨,在明确专业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1.课程目标的确立
在现代课程理论体系中课程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目标对课程编制和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是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目标首先是以人为本,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完整人格为主,以人为本不仅是教育的内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课程设置工作的主题中心。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人本化取向,重视未来幼儿园教师完整人格的培养,不仅关注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的养成,也要重视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发展。通过人本化将体力、智力、情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学生们在校学期期间就能够完善和健全身心发展。
其次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注重学生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养成。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明确指出《专业标准》是各级各类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进行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重要依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任就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上,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专业标准》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秉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热爱幼儿教师事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幼儿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4]
2.课程设置的要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是课程的本源,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因为学校的课程空间是有限的,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他不可能无线膨胀,这就产生了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即课程选择。高职学前教育要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培养未来幼儿园教师完整人格为主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将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扎实做好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工作。而课程选择是课程工作的起始环节,课程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后继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选择是重中之重。[5]

![[经典]学前教育论文(第8页)](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