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优)生物化学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397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0xx年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3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增强其创新能力为核心,主要方法是靠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科研和实践环节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担负着向国家经济主战场和科研领域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所高校的学科及科研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笔者长期从事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尝试将课程教学与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实现课堂主体由教师抽象灌输知识向学生主动摄取知识转变,从而探索与研究生创新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教学新方法。

1.传统的“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单一。

  “生物化学”课程在很多院校的农、理本科专业中已有教授,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考试科目,一些院校不能理解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对该门研究生课程仅冠以“高级”二字而已,不管是课程大纲还是教学内容、实验手段仅是本科阶段的重复,教学课件只是在本科可见的最后增加一些参考文献、国内外较新的研究进展,实验内容仍然是基础的离心、层析、电泳及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迫于课程学时安排,最多涉及一到两个生理生化大实验,或者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完全无法体现该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传统教学模式中主客体的.颠倒,成为生化、分子生物学这类抽象、复杂的课程完全成了死记硬背的记忆内容。

  1.2教学计划对研究生动手能力、查阅文献等综合能力培养关注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理论讲解,学生疲于应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的“高级生物化学”课程设置中理论部分一般占据2/3左右,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模型,试验部分多是教师安排实验,示范操作后,由学生重复。也没有考虑到课后研究生应该查阅文献、参与学术报告,主动探索新知识与新内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很多研究生丧失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更别说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了,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畏学的情绪,完全没有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2.新的探索模式

  2.1教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依靠课程改革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授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要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又比较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至少是副教授以上,并配备同样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的辅导教师参与高级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保证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研究生课程的开展,需要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等知识的教育科研能力,需要任课教师善于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多媒体获取新知识、不断改革和总结教学方法,以及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地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育体系与更高水平接轨。

  2.2明确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组织教学的基础。

  要培养创新型高水平科学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由注重专业知识,转向拓展已有知识,了解学科前沿;由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转向从深度和广度综合掌握知识体系;由过去统一模式、统一标准要求研究生,转向注重个体特性,因材施教,提高个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教育不是简单的本科教育的延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成为教学主体;积极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或的考核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

  研究生专业水平的培养是依靠一系列课程完成的。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不仅起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研究能力的培养。“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应突出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一次实验学时应占到一半左右;培养学生按照参考资料,研读外国文献,查阅最新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心得汇报;改革过去只一次考试的陈旧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把课前讨论、课后读书笔记、心得汇报甚至实验设计都列为教学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