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412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运用比喻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酶的竞争抑制作用”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霉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会降低底物与霉结合几率”时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将上述物质比喻为抢板凳游戏中的人和凳子,物质的结合即为人去抢凳子,游戏中原本人和凳子数量相同,反应过程中的酶便是游戏中的凳子,而抑制剂就是后加入的人,人数的慢慢增加会降低原有人员抢到凳子的几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形象地了解到反应的实质情况,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的表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通过比喻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工程训练中,教师可选取小麦啤酒的酿造作为实验项目,啤酒是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但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啤酒的酿造工艺,将啤酒酿造设置为实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之中。该实验实施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模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啤酒的发酵工艺,并对工艺系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发酵过程中双乙醇含量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对酿造出的啤酒进行品尝,这样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机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对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课堂笔记的记录和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规定,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后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检查,主要核查其课堂笔记、日常作业及课后学习等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予以引导和指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化学在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课程的复杂性和晦涩性,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柳晓燕,江新华.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xx,31(9):71-72.
[2]刘国强.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旬刊),20xx,(1):260-260.
[3]陈青.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19):120-120,122.
生物化学论文(第17页)12
[摘要]
生物化学主要探讨生命的本质,它是食品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等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学好生物化学,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是高校生物化学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生物化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xx-0603(20xx)18-007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但专业知识水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启发式教学即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一、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