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12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
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
(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
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生物化学论文(第16页)11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组成和结构,并对其体内的各种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学习难度较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或恐惧心理[1]。并且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入学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低且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生物化学教学存在诸多难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现象、原理和规律进行认识与探究,只有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例如在“生物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并对“生物氧化”的特点和要素进行分析。接下来教师依据“生物氧化”概念提出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1)生物氧化发生载体是什么,所有生物体内都可以发生生物氧化吗?(2)生物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呢?(3)所有物质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吗?学生根据概念理解,结合自身经验解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设相应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在具体学习锻炼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