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学中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教学构建的论文
本文共计30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模拟情景式教学进行急性中毒的实践课教学,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抽取临床医学本科生7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由同一位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实践课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模拟情景式教学,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技能考核,收集数据。结果:在理论考试及模拟情景的考核成绩,两组成绩均存在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中毒的急诊教学中模拟情景式教学更占据优势。
[关键词]
急诊医学;急性中毒;模拟情景式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也利于训练考核标准化[1]。本文就在急性中毒的教学中急性模拟情景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教学前准备。挪威生产的高级仿真心肺复苏模拟人(SimMan3G212-00050)、计算机、Laerdal病例编辑器、洗胃机、鼻胃管、面罩、简易呼吸气囊、输液设备、氧气设备、气管插管设备、血液净化设备、特效解毒剂及抢救药品等。利用计算机和Laerdal病例编辑器针对常见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编程设计。主要包括4种程序:
(1)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
(3)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诊疗及抢救;(4)药物过量的临床诊疗及抢救。同时在每个程序中设置不同的有关呼吸过速、减缓、暂停、血样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血压升高、昏迷等各种症状。构建有关急性中毒的模拟场景。
2.教学对象。抽取临床2010级1班和2班自愿参加实验的临床医学四年级本科生72名,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6名学生,实验组36名学生。
3.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对于随机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由本教研室同一位高年资教师进行授课,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及教学课时进行授课。②实践教学。在授课前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及相关设备的培训。对于已随机分组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实践教育。实验组的36名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每组6人,分为6组,分别承担组长、医师、护士(洗胃)、护士(给药)、观察、记录。对于实验组6组学生分别运行5组病例,每次进行总结,每*通讯作者次运行病例时交换学生角色。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见习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见习大纲及教学课时,授课教师也由本教研室同一高年资教师进行授课。
(2)考核方法。①理论考核。采用同一理论试卷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均为理论及实践授课内容,题目形式为25道单项选择题,采用百分制计分。②实践考核。采用模拟情景案例的考核,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再分别进行分组,每组6人,随机分为12组,随机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
4.质量控制。
(1)教学控制。理论及授课教师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理论及实践授课教师统一以除外组间差异。对于模拟情景式教学用病例由本教研室2名副教授进行编写,进行运行、演练,由教研室主任进行审核。
(2)考核控制。理论考核题目3名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临床教师进行出题,由本教研室2位有8年以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审核。实践考核由2名5年以上教学经验高年资教师对不同组进行穿插式考核,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表格,实施教考分离,从病史采集及诊断(20分)、病情评估(15分)、临床诊疗及抢救实施(30分)、团队配合(15分)、应变能力方面(2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分,计算其平均分为其实践考核成绩。
5.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理论及实践最终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计算各组之间的均数±标准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