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论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第3页)

本文共计48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制度化新教材、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是培养译员的主要基地,所以它应该利用这个优势,结合自身特色,在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以培养出大量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到需要他们的地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专业主要是培养口译人才,教材应该有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应体现专业性和及时性,并具有实践口译方法和程序,从易到难。最好是配备相应的音频或视频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使他们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教师和有关部门应制度化制定一个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全新教材,一方面强调口译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注重文学翻译和翻译的实践性,并同时合理安排两部分之间的比例。

  在河南工大的口译教学和实践中,教材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进行优化,与社会发展现实和口译市场需求相结合。我校一些教师甚至在了解本校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自己的专业教科书。

  笔者认为,合理和全面的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训的实施至关重要。因此,训练合格和应用型交替传译员,我们的教师改变了一些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优化了课程体系。在河南工大,口译教学也严格遵循现代化原则,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视听设备和信息时代的其他技术优势。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最新信息,并解决口译教科书内容含量少及教材滞后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地方院校口译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了一些他们平时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口译教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改革的事业。这需要各高校外语院系、每位课程教师的共同重视和参与,使我国的高校口译教学能更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9-33.

  [2]刘和平。口译技巧一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廖素云。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41-43.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6]刘伯祥。对口译课的观察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18-20.

  [7]慕媛媛,潘珺。专业化道路:中国口译发展的新趋势——兼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会议[J].中国翻译,2005,(2):38-41.[8]Franz Pochhacker.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2007.

  [9]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

  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