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论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文共计48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论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摘 要:许多地方高校都在对口译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通过访谈发现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口译机会;缩减班级规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制度化新教材、优化课程体系。

论高校口译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口译教学问题;建议;传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22-03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国际会议、商务洽谈、外事接待、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 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中国外语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英语口译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制约着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高校的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班级规模过大、不能因材施教、没有统一且与时俱进的教材、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在中国举行。这一趋势使得对合格的译员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本科口译教育是“提供笔译和口译的主要资源”[1],作为口译人才的摇篮,高校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认为,提高本科口译教学是向市场传输合格口译人才最佳和最有效的途径。

  1.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口译的即兴特征及其相关知识的广泛性要求口译教学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辅之以理论。“口译技能训练是从认知理解到掌握的内在转化的过程,是从知识到能力的状态,口译实践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这些转化”[2]。众所周知,口译是一项实用性很高的课程,口译教学不仅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翻译实践,因此,译员需要很多时间的练习以持续改善。

  然而,高校的口译教学并没有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主要放在文学翻译教学,因此学生缺乏必要翻译技巧的训练。实践性内容如科技口译、经贸口译在口译课堂很少涉及,教材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此外,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如果没有充分的口译实践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当学生从事口译工作时,他们可能会对真实口译任务的实践性感到陌生,从而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接受的教育并不适合从事口译工作。不难看到,许多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尽管有出色的语言能力、了解他们公司的背景资料,但他们仍然不能从事口译工作,因为他们的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而且在很短的试用期内他们的工作不是很称职,因此才会错失就业机会。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口译实践和见习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成为具有专业水准的译员做准备。

  2.班级规模大、个人专项训练少

  在口译教学中,班级规模越小,可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就越多。目前英语专业的班级约有30名学生,在短短两个小时的上课时间里,平均每名学生只能获得两分钟,从而缺乏口译的实践机会。从教学对象方面来看,国内大学本科口译教学主要是为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设置的,而不是从基础的新生和大二学生教起;而且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口译水平进行分类。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混杂在一个大课堂,缺乏专业意识。此外,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是相当有限的,这就导致大学的口译教学往往收效甚微。

  此外,许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这样一来他们教授的口译课程实际上成为一个口头形式的翻译课,并不能有效地开展口译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老师经常读一些口译材料或播放录音带,而学生们做速记并逐句翻译。最后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这一模式强调知识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控制整个班级,但不利于提升学生必备的口译技能,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不够。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