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15篇(必备)(第8页)
本文共计322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是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应享有比一般课堂更大的自由度。为了实现有效的科学探究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从对实验研究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实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验的操作、观察与记录等方面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为了适应各类学校的教学实际,使教学目标更易达成,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和实验册对实验研究的问题都有较为直接的方案设计或提示。如果实验研究按照这些既定方案进行,虽然可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开展,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容易使实验研究走入按部就班操作的老路,缺乏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适当脱离教材与实验册的束缚,通过情境设置或任务布置,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更客观、全面。然后再通过对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的讨论、分析论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根据需要选择重点进行研究。
例如,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学中,除了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外,还可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运动类型作为研究的载体。如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交流,确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运动过程,并根据纸带记录的情况选择几个运动过程,然后通过测量、记录,分析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实践表明,这种方案从实验操作、数据测量和规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适合学生的独立研究,且实验结果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三通过研究结论的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物理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在探究物理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应使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每次实验研究之后,仍然应该重视实验的结论。而实验结论的归纳过程,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实际研究的差别,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使每位学生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研究情况:成功的关键在什么?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结果不理想或失败之后,又获得了什么经验?这样,既使实验成功的学生树立了信心,得到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也使暂时未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经验的积累是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样是实验研究的一种收获。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做好对课堂情况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不断提高对实验课堂的驾驭能力,为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而努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6
1.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1学生缺少自主实验的机会
教师若能在课堂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少自主实验的机会[1]。一方面,教师很少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因此常常出现大部分学生虽然物理成绩优秀但实际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很低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只注重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提高物理成绩,而把物理实验当成可有可无的学习手段。
1.2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缺乏创新
当前,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缺乏创新,一方面体现在物理教案的设计上,一部分教师的教案已经是使用很多年的旧教案,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另一方面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上,一部分教师尽管在课堂上开展了实验教学,但只是应付了事。教师把实验的具体步骤罗列在黑板上后,让学生自己实验,虽然学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却不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2]。
2.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