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物理实验论文(第11页)
本文共计301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演示实验一定要明确目的,达到实验要求。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没有针对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 明显直观,注重实验真实性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
仪器摆放的位置适当,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
第三,多种感官并用。
3、准备充分,安全可靠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耽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课前教师必须作好准备,在实验室必须先试验一次,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的抓住关键,成功的进行演示。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和效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或“实验教师未准备好”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欺骗学生。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共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4、 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
运用演示引发的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有教师不断的引导。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可采用这样的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又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演示实验不应成为学生模仿教师的机械手,不应成为教师思维的执行者,切忌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些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不能忽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以培养学生能力着手,达到实验所需的目的。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此外,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物理实验论文 9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物理实验能从抽象衍生到具体,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物理实验的结果,增加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物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在讲述物理电路图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行设计电路图,再动手进行试验,鼓励学生创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