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精品1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369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方向

  高中阶段, 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不可或缺, 然而目前, 化学实验整体上存在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施行:

  3.1 改善实验内容, 增强其趣味性和引导性

  长久以来, 化学实验都给学生一种单一、枯燥的印象,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兴趣, 只有有了兴趣作为引导, 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4]因此,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 应特地注意趣味性环节的植入, 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增强学习兴趣, 为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3.2 改进实验流程, 增强实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科学性和安全性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首先, 化学实验的设计不能违背所需遵循的自然规律, 并根据实验原理, 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所用的实验仪器尽量简捷安全.在实验设计阶段, 需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实验对反应试剂、反应环境的要求, 并全局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对实验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 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其次, 应在实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 尽量将实验流程加以简化, 方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以获得良好的演示效果.

  3.3 改善实验方法, 增强反应效果

  实验效果、实验耗时会关系到学生的观察, 因此反应效果应尽量明显, 反应耗时应尽量少.可考虑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强实验的反应程度、减少实验的反应耗时, 也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实验的仪器和方法加以改善.例如, 氯化氢和安琪反应产生白烟的实验中, 通常是将两根分别沾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反应效果通常不够明显.若使用棉花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 置于烧杯中, 并遮蔽烧杯口.经改善后, 实验反应更加剧烈, 反应效果更加明显, 也更利于学生的观察.另外,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改进也能够给予学生以启发意义, 使学生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永胜.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J].学周刊, 20xx (1) .

  [2]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 20xx.

  [3]孙奇文.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J].化学教育, 20xx (37) .

  [4]于荣华.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以大连市几所高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 20xx.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8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很多教师竞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引导教学;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鉴于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采取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改变以往的机械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概括能力,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科学合理。在本文中,结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和探析。

一、合理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可以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让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知识交汇,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假设。例如:在高一化学要做的实验《氯水的漂白作用》,由于在学过氯气的有关性质前提下,学生对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这样设置一个实验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安全措施允许的情况下,先进行实验操作,在装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这时候溶液会由无色变为红色,学生对这些实验比较熟悉,紧接着教师将新制的氯水滴入到红色的溶液中,发现红色逐渐变浅最终消失。这时候,就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氯水具有漂白性,那就是氯水使红色褪去。而这中间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是氯水的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发生中和反应,导致红色褪去。这样,学生在认知上就发生了冲突,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想法整理到黑板上,根据想法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运用实验进行证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被这些现象吸引,从而开始讨论探究,从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搜集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行动中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