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论文[大全15篇](第4页)
本文共计410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2):180—184。
[2]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2):89—92。
[3]何晓燕,陈小凤,李侠。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4(4):95—97。
[4]薛建国,黄黎红,郑志霞。物理通选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9(5):70—71。
[5]高志华,卢常芳。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xx,27(3):101。
大学物理论文3
篇一、大学物理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一、采用布鲁纳发现法教学,改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是单一地讲授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和定理,这样做仅是积累了学生的知识,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发现法教学是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把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特有的研究方法纳入教材,并围绕学习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及实验,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探究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物理定律怎样被发现、物理定理怎样推导出来、它们的物理意义等问题,并从中学习物理学家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拓宽思路,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时,首先通过介绍一则关于回旋加速器的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带电粒子速度和磁场正好平行和垂直两种特殊情况出发,分析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夹任意角的带电粒子运动就是两个分运动的合成。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能自行发现在均匀磁场中的一般运动规律。
二、通过介绍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穿插物理学史中一些典型的创新事例,提炼和整理后介绍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家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提出创新性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体现物理学家们的科学分析方法和思维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波动光学时,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上关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的跨世纪大争论,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和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关于光的本质的思辩过程也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三、考核方法多元化
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学生成绩改为由几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创新报告、小论文、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其中把创新报告、小论文加分加入到学生成绩中是对创新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个保证。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授的内容进行质疑、提问,并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主动向教师提出对一些问题解决方案的新看法;[4]对同一道题提出不同解法,有些解法常具有创新性(经查文献,未见该解法的报道)。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巧解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结合起来,[5]是获得顿悟和灵感的有效手段,能有效克服学生定向思维的影响,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提交的小论文尽量给予肯定和评价,根据价值和水平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适度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和创新欲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