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大学物理论文[大全15篇](第5页)

本文共计410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实行小班教学模式,搭建课程网站,提供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平台

  现在大学物理的教学班普遍达到上百人,相比而言小班教学模式更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6]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展开课堂讨论,并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通过建立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师生交流的课后延续,有教学大纲、授课录像、互动教学、课件与教案,创新平台等栏目,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搭建良好平台。

五、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当中的许多原理和结论都来自实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过程和创新成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物理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20xx年已逐步实现了物理实验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时间上的全面开放,学生可以依据在学习中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教师只是从旁适当引导和启发。这样的开放性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素养的形成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设计及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比较若干不同的方案,自己动脑设计出符合实验逻辑和物理原理的操作步骤等,将真正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六、将物理学前沿问题和物理基础知识相结合

  大学物理在启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院校的大学物理教材都是沿用传统物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力热光电以及原子核物理是主要章节的内容,近代物理和物理前沿相关内容是少之又少,即便出现也是一句话带过。因此,这些内容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和现实生活脱节,从而丧失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性的培养。但是,往往当教师在课堂或者学术讲座上,讲述一些类似黑洞、百慕大、航天飞机、纳米技术、磁悬浮高速列车等前沿问题的时候,学生是听得最认真并且反馈是最好的。有许多同学在听讲完毕还会追着笔者表示想深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有自己的想法与笔者探讨。这些也从反馈的角度再次印证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前沿问题和物理基础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讲述完成课本内容就好,应该与时俱进地添加部分当下或者近年来物理学前沿发生和发现的一些重大事件、科研成果和未解之谜,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高校学科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学物理作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要开设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本文提出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兄弟学校同行、本校后续课程老师和广大学生对笔者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见这项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篇二、大学物理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1、实验原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定律和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大量实验,比如从伽俐略的斜面上小球滑下实验到牛顿运动三定律,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到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创立,都是从反复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反过来,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最终也需要实验来检验。那么,我们怎么样设计一个实验?为什么这么做?这就是实验原理,学生首先需要理解。例如,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两个实验,从干涉图样来看,极其相似,很多同学便混淆不清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实验的原理,不明白牛顿环是等厚干涉,而迈克尔逊干涉是等倾干涉,通过教师分别讲解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的实验原理之后,同学们再回到实验中重新认识两种实验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可以加深他们对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他们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