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大学物理论文精选[15篇](第17页)

本文共计449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饶黄云.探讨物理实验的思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xx,24(2):171-173.

  [3]张映辉.增大实验比重强化科学素养的实践探索[C].20xx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20xx.

  [4]吴宗汉.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儿种教学方法[J].物理与工程,20xx,21(5):41-42.

  [5]张增明,孙腊珍,霍剑青.创新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物理实验,20xx,29(7):15-17.

  [6]桃橙.提高人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效率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xx,13(3):32-33.

  [7]蒋雅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教学初探[J].物理与工程,20xx,21(2):23-25.

  [8]姜海丽,孙秋华,赵言诚,等.资源共享背景下大学物理视频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xx(8):41-42.

  [9]孙秋华,姜海丽,赵言诚,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xx(6):27-30.

  大学物理论文11

摘要

:作业是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作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学物理课程作业模式-自主设计作业模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例题的讲解,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实践,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作业,并自行进行解答。这种自行设计作业的模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

关键词

:自主设计作业;大学物理;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xx-000X(20xx)05-0063-02

一、概述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动力。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学物理课程则是一门基础的必修课程。物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后作业构成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三大支柱。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作业是所有从事高等教育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业作为一种检验和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被广泛采用。从学生角度来讲,通过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课堂的理论教学效果,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学生而言,由于不再面临升学的压力,因此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在高校向研究型发展的今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环境下,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物理究竟该如何设计作业才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与研究型高校的发展相适应,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试图寻找一些设计作业的方法和实施的原则,探寻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质量作业,以及如何将高质量的作业纳入学生的学习中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大学物理作业的现状分析

  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师来讲,课堂教学任务重,批改作业的量大,再加上相应的科研等其它工作,工作忙,而成效低。对于学生来说,物理课程难学,课外作业难做,学生没有耐心和兴趣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因此为了应付交作业的任务而不假思索地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可想而知,在一本抄袭来的作业本上,学生没有达到作业应该给予的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也无法获得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情况,从而使作业从根本上失去了它所应具备的作用和意义。国内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作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不好

  在作业中能够用高中学物理方法求解的习题偏多,特别在力学的牛顿定律部分,学生普遍反映70%的题目可以用高中的方法求解,当然,出现这种状况也取决于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从而影响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学习大学物理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刚接触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二)作业以与教材配套练习题为主,类型单一、题型单调

  在大多数高校中,贯穿大学物理教学的整个学期,大学物理作业几乎都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有少量的思考题,而创新综合型题目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解题而解题,更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大学物理的乐趣,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另外,互动、相互合作的作业题目偏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不适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导致一部分学生厌烦作业,产生厌学情绪。通过调查发现,探索与互动合作类型的作业更受学生的欢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