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历史中的真理问题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64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既然排斥真理的独断与强迫,真理理念就必然要尊重他者。这种真理理念告诉你一种真理对你来说是否是真理,也告诉你一种真理是否是“他人的真理”(就是说,如果它能启发其他人)。就算某种东西对你来说不是真理,它对其他人来讲仍可能是真理。即便一种真理对你而言是绝对的和最终的,你仍然要承认这同一个真理对他人来说有可能不是。真理理念把我们互相联结起来去认识彼此的真理,这是认知他者的最高形式。

  赫勒认为,真理理念是主观这个论断与海德格尔的真理建构是不同的。真理理念与唯我论无关,与世界的主观建构性也无关,这仅仅是说真理是有关主体的主观真理。在海德格尔那里,在“去蔽”(此在的敞开)中能够认识到所有真理的条件以及坚持真理的理念都与真理主观性相关。生存(以此在的名义)宣称真理就是主观性。“此在的光芒”是一种显现;(用海德格尔的术语讲)就是“在场”。真理是主观性的理念是历史性的;历史真理会适用于当下。赫勒认为,“真理是主观的理念”本质上是历史的,但启发了我们成为“为我们的真理”的真理无需以历史性来理解。这种真理理念让我们相信真理的永恒。

  没有人能拥有真理,只能被真理启发。赫勒反复强调真理的启发性,“‘为我的真理’不是对‘我的真理’的确证。”“你能被不同的方式启发。但是在一个真理范围内作为真、善、美显现的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一些人的真理;这些个范围也可以这样生出全新的东西。任何真都能够成为真理,包括丑和恶。真理不提供真、美、善的标准,因为这些标准以不同的方式设置、推翻、重置,与语言游戏断开或不联系。”

  赫勒这种理解真理的态度对拒绝真理霸权是有益的,但同时必然陷入真理多元论和相对论,最终导致真理虚无论。在这里,赫勒相信自己的真理理念将超越时空。按照赫勒的理解,拥有这一真理理念得到的是一种真理方法而不是真理标准,一种理念而不是某种真实。然而,这种方法能够超越历史吗?

  当赫勒宣称真理理念是“在持续的瞬间中有意义的生存行为的有规律的理念”时,实际上是在倡导一个没有主流话语的后现代。当代主导文化并没有一个主导的真理概念,而且主导真理概念的缺失成为后现代的主要特征,“一个时代主导的真理概念表达了这一时代的主导文化。我们能否说没有主导的真理概念就没有主导文化?或者我们应该探索这样的可能:主导真理概念的缺失事实上恰恰表达了当代(后现代)世界的主导文化?”但是,赫勒提倡一个没有主流话语的主导文化,实际上也排除了任何真理的有效性和总体性。

  哈贝马斯认为,“对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等有效性要求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充满理性关系的总体性”,我们无一例外地生活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这种真理理念排除了每个个体之间共同的基础与理解,也必然作为非理性的和不可通约的体验,“对所有人都要求的合理的共同生活结构的破坏,同样也要影响到每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我们必然与他人共处,我们与他人的共同理解与体验是任何一种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没错,没有真理我们也能活,但这种生活会如何呢?

二、历史真理:一种存在性的介入

  关于真理是“在持续的瞬间中有意义的生存行为有规律的理念”这个提法本身,蕴涵着真理的另一层面含义,即真理是一种存在性的介入,真理是历史真理。

  关于真理的讨论,赫勒区分了“什么是真实?”和“什么是真理?”两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的问题是一个认知问题,是认识论的;“什么是真理?”则是存在论的,是一种存在的立场。赫勒反对真理对应理论,如果拘泥于“这是真的,那是假的”,这就将对真理的追求变成了一件技术性的事。但是,对真理的欲求与探索是关于意义的追寻,追求的是一种确定性,一种绝对,一个绝对基础,而不是某种确定无疑的知识。

  但是,在真理多元的后现代,完全不具有关于真理的绝对基础。“真理之为真理是因为有限的心灵和转瞬即逝的存在者都涉身其中,……所有转瞬即逝的存在者都涉身于历史真理之中。历史真理是人们涉身其中的真理。不存在现代人能够借以提出那些问题的共同基础。”而且赫勒认为,关于真理的主要概念的缺失恰好就是我们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现象。在后现代,自我的历史意识不能把握绝对精神,换言之,自我认识不能得到绝对真理。这里,赫勒指出,真理各个领域情形不同,在客观精神的领域,也可能有关于真理行为的一致意见,如:在法庭程序中或者报道科学实验结果的过程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