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第2页)
本文共计39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4校本课程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我校是省级绿色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学校校本课程为环境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环保意识,同时不断完善校本教材是我们常做的事。例如:在四年级学习简单统计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统计自家一周丢的塑料袋,并思考:①谁家丢的塑料袋最多?谁家丢的塑料袋最少?②估计平均每家一月丢塑料袋的只数。③根据以上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了统计表的知识,还考察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对校本教材内容《可怕的白色污染》进一步补充。
2学习成果的多元化评价
自我市成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国家级实验区以来,学校主动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5]。
2.1作业规范的制定和落实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作业,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校基于课标制定了语数英作业设计和批改规范,切实减轻学生的机械书写负担,对学生的作业多角度评价。注重探究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如,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如下:①数学作业类型必做作业: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老师可以借助班级群,公布每天所学内容及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让孩子口算或动手做一做。中高年级:根据当天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平时布置还可以有每日一题或计算训练。拓展作业: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巧手做一做等。竞赛作业:年级统一组织定期开展,如四年级特色作业展览、五年级手抄报竞赛、六年级方程与简算小能手等。②学生家庭作业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练习,自主复习。
2.2学科质量检测方式的改变
为积极探索学生多元评价方式的改革,数学打破一张试卷定天下的局面,在学科质量的检测内容和方式上作出了有效的尝试。以一二年级数学期末学业质量考查为突破口,尝试课堂随机抽查与阶段性基础知识考查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口头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达到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如:二年级下学期测试内容分为操作实践部分和笔试检测两部分.⑴动手操作测试目的:加深学生对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知道研究图形特征的方法是多样的。测试内容:①拼一拼。用七巧板拼出以下图形:直角、钝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②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以下图形:直角、锐角、钝角、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⑵笔试部分测试目的: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认识万以内数及三位数加减、有余数的除法、方向与位置、测量、认识图形、时分秒、统计与概率等这几个方面,所以笔试内容主要是对本学期基础知识的检测。测试内容:①我会算。②我会填。③我会解决问题。④我会调查统计。
2.3学科风采展示活动的多样化
每年的迎春杯学科风采展示活动是呈现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成果的平台。各个学科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彩的活动形式。英语学科的英语演讲秀;音乐学科的校园好声音;美术学科的我是小画家数学学科则是改变以往一张考卷的形式,低年级组开展口算之星风采展;中年级举行数学实践设计方案活动,推选设计之星;高年级组举行数学知识抢答赛。在班级训练、选拔的基础上,组成班级5人参赛队。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阶段。不一样的评价平台,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团结互助,更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2.4以课题为依托推动改革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数学组2014年成功申报关于评价改革实验的市级课题《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我组以课题为载体组建科研团队,以点带面,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助力。如在四、五年级尝试设计表现性任务:以学校操场为场地,以班级为单位,搭建义卖活动的买卖平台。学生在活动前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活动后自我评价,见表1。在具体活动时,老师和学生准备充分,精心制作的活动背景,丰富多样的商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而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场景之中,这个活动实际上就为学生设置了问题情境。在此项活动中,表现性评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探索,找出答案,并且展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活动后,引导学生评选最佳义卖之星,评价推销员的推销水平,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建立信心。而学生在活动中兴趣高涨,老师很容易看出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给学生较准确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