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的民族高校商务英语报关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第2页)
本文共计52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实训项目训练不够
目前,许多内地民族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引入一套口岸报关仿真系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实践教学条件显得相当困窘,而报关课程又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由于缺乏真实的报关环境,学生很难掌握实际的报关操作。在实训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大部分内地民族高校开设的理论课时明显偏多。还有一小部分内地民族高校,硬件设施的配置比较到位,有国际商务实验室、电子报关实验室、单证缮制实验室等,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与真正的进出口实务脱节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到报关企业中去见习、实习。但除了实习生稳定性低,经验缺乏容易出错,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外,进出口实务中的每笔贸易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尤其在细节方面稍不谨慎便会泄露商业机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便有个别企业勉强接受了学生的实习,也大多是做些常规性事务,极少参与报关活动。学生很难通过报关实习、见习这一途径获得报关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
(4)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形式侧重试卷的卷面分,通常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除去形式单一,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舞弊、投机取巧等因素不谈,考查的重心针对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实操能力的检验,一则难以真实反映学生水平,二则也体现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盲区。实操动手能力是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他们必须要学会实际运用。考核重心的不当放置会让学生,尤其会使理论知识掌握好的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游刃有余,实际上纸上谈兵是很盲目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知识的考核要结合相应的工作场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考核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到位。
二、ESP与报关英语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意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ESP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侧重通过对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来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像旅游英语、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都属于此类。
商务英语报关旨在为报关行业或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急需的一线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报关员不仅要能看懂装箱单、海运提单、商业发票等外贸英语单证,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报关单的填写或进行更改。除此之外,海运操作要进行港对港、堆场对堆场,还有国外港口的一些信息沟通,所以对专业英语的要求高。
报关英语将英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与报关专业紧密结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ESP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具体的工作情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水平,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能胜任工作所需的相关能力。
三、ESP理论下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报关的项目化教学
(1)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化教学起源于美国,发展于德国。它主要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再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3]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将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各小组完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化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合作沟通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强化了职业核心能力。
(2)项目化教学的思路
项目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商务英语报关课程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报关工作流程,突出商务英语报关的行业特性进行项目化教学。具体思路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