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论文的课题研究(第2页)
本文共计72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
不少人到学校查语文老师的作业批改,最喜欢查看作文批改,要求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精改,对此,我思考着。其实,许多人对作文批改进行过新的尝试,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根据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学生实际,撰写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新尝试》,提出了符合“课标”的观点: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此文投至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社,被全文录用了。不料,还引来全国各地许多老师的关注,有的还向我请教具体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人家使用,那自然是无比欣慰的。
(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新教材的应用、教法学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特别是现在我们都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应用阶段,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题。
我常常听到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初中语文老师,上课根本不考虑高中的教学实际,致使学生升到高中对许多内容一窍不通,比如文言虚词、语法修辞等等。对此,我进行深入思考,撰写出《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全省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再把它进行整理,投到《语文教学研究》杂志,结果全文刊登。
3.撰写教学论文,还要从立意上讲究高、深、新、远。
所谓高,是所写的论文出发点要高。所谓深,是研究的问题要深刻。所谓新,是文章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内容要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的,说别人之未说的,写别人是未写的。所谓远,是立论的影响远。既要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
有一年,我又参加省中语会论文评比,当时,我正在读《孙子兵法》,突然想,中学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也就应该有谋略,所以,就想到在教学中运用兵法的问题,写成了《孙子兵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此文符合高、深、新、远的特点。高,体现在研究的教学艺术出发点有高度;深,体现在问题的研究有深度;新,体现了很少有人从兵法的角度来谈教学;远,体现了文中的观点不会昙花一现,有一定的价值。所以,论文被评委专家评为一等奖,后来,此文还在《宜春学院学报》上全文刊登。
4.怎样选好题材。
题材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你作品的“命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是否有新意,求异创新,善于猎取好题材。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材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他说”“别论”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说理要透彻。
(4)选题宜小不宜大。题材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论文题目的长短,用字的多少并无一定的标推。但文字用得得当,可使整个题目富有诗意,文字用得不当,就会使整个题目黯然失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文字,一定要仔细推敲,拟出引人入胜的好题目。
新世纪之初,省中语会举办一次论文评比活动,我当时撰写了题为《创新,21世纪语文教育的生命线》论文,一举获得一等奖。该论文就具有以上四个方面。
5.如何写作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