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把字句教学案例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7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任务原则、交际原则、意义原则相结合:教师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交际任务,通过问问题、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后引导输出,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问学生“我做什么了”,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完成交际任务。

  3.采用引导式教学:老师以问答法贯穿整个课堂,其讲解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引导学生回答,尽量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说话机会留给学生,提问还能刺激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

  4.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大部分例句由学生单独回答以后教师领读,在重复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5.采用情景教学法:讲解“把”字句表祈使作用时,直接放在情景“请把信用卡给我”中,并完成动作,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该功能。

  6.适当运用学生母语:讲解“把”字句的语法义与使用特点时,教师采用英文讲解,减少了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与“把”字句语法特点的双重压力,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该语法点。总体来讲,该教师摒弃枯燥难懂的语法点解释,使用学生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给出具体丰富的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语法结构。该教师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语法结构本身的抽象讲解上,把抽象难懂的语法变得简单易懂,圆满完成了语法的讲解。

  (三)练习方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第二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任务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动员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来促进语言习得。其主要采用的练习方式及作用如下:

  1.采用“真实任务”练习:一部分学者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教学任务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有意识地设计的与真实任务有相似性的活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把功课交给老师”“把信用卡给我”等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加入题外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通过一些“题外话”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本案例中,该教师在收集信用卡及还给学生物品时,通过拿信用卡、背包等方式用动作参与到情景中,加之夸张的表演,提高了情景的真实性,增强了课堂趣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该教师对于课堂的总体掌控很好,课堂氛围放松,没有压抑感,肢体语言丰富,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环节中始终掌控全局,收放自如、灵活多变。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我感知学习为主,在多次重复及互动学习中自然习得,教师只负责引导、答疑和启发,避免让学生对教师或范本产生依赖,是成功的练习范式。

四、总体评价及个人建议

  该教师博采众长,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并进行输出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PPP模式”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PPP模式”形式与内容失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缺陷,该教师与交际法的结合增加了内容、功能在教学中的比例,引入真实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得汉语教学更加充实而不空泛,灵动而不枯燥。该教师在语法点讲解、课堂呈现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处理得当,值得学习,但笔者认为该案例依然存在练习形式单一、重复过多、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缺陷。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指出,“要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把学生分小组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充分调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再组合和创新使用”。Willis(1996)也提出了任务实施框架:任务前(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中(任务、计划、报告)——任务后(语言形式的分析与练习),强调语言输出。针对该案例练习形式单一的缺陷,应该增加任务型教学法中对团队任务的操练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语言的能力,丰富练习形式。具体如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