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22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教育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讲: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物理课程标准》价值之一讲:要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协同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以测密度方法为例,谈一下我对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认识。
一、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①按入法:用细铁丝或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②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
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m1-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m1-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
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水(L1-L2)/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液=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水(h2-h1)/(h3-h1)。
三、称重法
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G水/(G-F)。
四、替代法
1、固体
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m2-m1)/水,求出物体的密度=m水/(m2-m1)。
2、液体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m2-m)水/(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教育技术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探讨物理难学的原因论文
物理生活小常识和现象
浅析物理教学中要提高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教育论文
浅议高中物理的有效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研究论文
高中优秀物理说课稿:静电现象的应用
生活中哲学小论文
谈谈生活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关于浅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物理学习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论文
浅谈物理小制作论文
初中物理引入现象教学探究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近年国产青春电影发展的类型与风格
埃及正面律与中国古代汉砖造型艺术比较研究论文
剪纸艺术的构筑形式探讨的论文
隔断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