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论文

本文共计24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论文

摘 要:

笔者对幼儿园“小帮手”现象的内涵、类型等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就“小帮手”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幼儿自身的本质因素和来自成人的因素都印象该幼儿在班级中的关注程度。教师的教育应该就是面向全体的,应该不理发展点和面的和谐进步。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论文

关键词:

幼儿园;小帮手

  从教三年,我发现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喜欢帮助老师来管理班级,他们在班级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信,能够代替老师发布一些命令。他们的神态、动作、话语,俨然一副老师的样子。他们也常常会帮助老师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仿佛在班级中他们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实际上,班中幼儿的发展是不平行的,幼儿之间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现象就是在一定的差异中产生的。

一、“小帮手”的定义及类型。

  姚敏在其论文《“小帮手”现象探析》中,她把帮助教师做事的幼儿总称为“小帮手”,并根据行为指向的不同将“小帮手”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教师递送物品,传递信息的小帮手;另一类是帮助教师履行教育者职责,行使整顿班级秩序、监控约束其他幼儿行为的权力小帮手。根据他们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管理班级秩序的“小老师”。

  这一类“小帮手”往往出现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和过渡环节中,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秩序,他们的权力往往被老师认可,代表的是老师,所以在班级中存在着相当高的威信,被管理的'幼儿一般只能采取服从的态度。

  2.掌管一组权利的“小组长”。

  这一类“小帮手”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一个组的幼儿,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给一组的幼儿准备学具、餐具等,管理好一小组的纪律等。他们的权利往往也是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的,在管理的范围上要比“小老师”要小很多,在内容上也比较琐碎。“小组长”在一组上也具有一定的威信,这一组的幼儿多数也是服从他们的。

  3.进行传递工作的“小助手”。

  这一类“小帮手”可能不具有管理纪律的权利,他们的任务往往是帮助老师传递东西或信息,这类幼儿往往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幼儿。

二、“小帮手”的成因极其结果。

  (一)“小帮手”的成因。

  根据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察,可以把原因分成:幼儿自身的内部因素和来自成人的外部因素。

  1.幼儿自身决定自己的“位置”。

  幼儿个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首先,能力在很多时候都决定了一个人的位置,能力强的幼儿总是更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在班级中能力强的几个幼儿就像是老师的左右手,他们帮助老师完成一些工作,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等。其次,幼儿的性格也是一个“胜利的砝码”,我们总是说“要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像某某一样乖巧就好了。”总的来说,幼儿自身的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一个有优势的孩子总是更能吸引老师的注意。

  2.成人的因素影响幼儿。

  幼儿年纪尚小,唯一的经验来源就是成人。

  (1)来自教师的因素。

  教师教育思想观念不够端正。我们容易关注能力强的孩子,从而忽略了对大多数孩子平时细致耐心的指导,淡漠了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责任感。教师平时的言语、动作对幼儿有一种示范性,幼儿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和模仿能力,这也是影响幼儿的原因之一。

  (2)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的因素也是决定幼儿能否成为优秀“小帮手”的重要因素。现在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幼儿,他们往往能够得到老师很多的关注;家长的文化素质,有的家长文化素质高,对于孩子的教育情况也比较关心,能够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相反有些家长并不认同启蒙教育的至关重要,觉得孩子在童年不应受拘束或者他们觉得老师只是带孩子的职业,家长的心态在很大方面也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