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2页)

本文共计24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挖掘深层内涵,巧妙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语文教材中反映的作者思想情感,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

  1.从文本出发,巧妙拓展延伸文学作品艺术的力量,可以愉悦读者,启迪读者,教导人们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品味生活,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挖掘教材深层内涵,理解文本情感,以情入理,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透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之情明白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让学生透过《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之情,领悟其热爱祖国语言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深刻领会作品情境,由情拓展迁移领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高尚情操。学完《斑羚飞渡》这一课后,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感受到了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如何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情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夏沔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才会培养出健康完善的青少年,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自己才会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的教育、社会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任丽芬。《有效备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