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教育文章(精选10篇)(第4页)

本文共计173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以往有位小学教师,在和我探讨家庭教育的时候,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她说:“家庭教育上的失败,职责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好的父母,更应当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而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难做的主角转换。父母对孩子各种规定,各种限制,各种条条框框,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看法,他们是在观察中,试错中,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父母硬塞给孩子一个已经验证过了“去毒”的世界。

  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中的对抗中,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生活的掌控。父母就像一个打气筒,把自我明白的,正确的,甚至片面的东西,强行打压进孩子这个皮球。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要求,纠正和灌输。

  大多数父母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养育,而是当成了自我的财产,当成了自我的附属品。既然我生养了你,给了你生命,你就应当听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我说的话不会错。

  而孩子内心的反抗,更多是因为父母的遵规蹈矩,和条条框框,也有对生命自由流动的压制。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无论是大人或者孩子,体内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自恋、攻击性、和性冲动。”

  越是打压,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强烈,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疏导,把这三股生命能量引导到正确的事情上。比方,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励孩子,在一项活动中,尽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长和个性。

  比方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中去,陪孩子打篮球,游泳、看电影。有时创造机会,一家人一齐登山、旅游,仅有那个时候是孩子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候,也愿意主动把自我内心的困惑说给父母。

  父母应当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忙孩子分析,带着孩子一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聊到了全国最有名的“衡水中学”。朋友谈起那个学校的制度是如何严格,升学率是如何的高,孩子们是如何自律,引发我很多思考。

  虽然我明白学习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但也不至于以践踏人性为代价,把孩子当成批量复制的考试机器。

  试想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吗?他们被打压的自主力,和麻木的学习方式,走上社会还会有创新和尝试吗?

  我一向觉得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一段,不是一两次成败就能决定命运。乐观幸福的生活,应当是生活的本质。很多孩子最终的奋发图强,不是因为父母的严加管教,也不是因为学校好的管理制度,而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进而激发出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活力。

  父母在孩子整个的生命中,应当充当朋友的主角,陪伴孩子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父母如何做?怎样做?也许最近热播的《银河补习班》,能给我们这些焦虑中的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清楚记得,电影中,当儿子被学校开除,那位刚从监狱释放回来的父亲,是如何与校长打赌,“把孩子的位置留着,期末的时候,我孩子的成绩排行全集前十。作为父母,有时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份担当。

  虽然教育体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依然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可父母要明白,这种高密度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要学会为孩子减压减负,让孩子回回型,释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

  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安静的家庭环境,自律的父母,好的生活保障,才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睡觉吃饭的地方,也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彻底放松。

  前一段时间,得知一位朋友,为了改善孩子的腼腆和内向,请假专门带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游览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儿子玩的开心,父子俩一路上相处的十分融洽。父子关系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

  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如此的痛苦?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带着功利之心。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施展自我报复,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种工具。当我们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时候,就把期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