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55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摘要:

 有效的挫折教育是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对于学生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日益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 对挫折的定义和挫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有效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挫折教育; 大学生;

1 挫折的基本概念

  关于挫折的含义, 一种是指通过目的性较强的带有困难和阻碍的活动, 影响个体的情绪表现, 刺激个体负面情绪的产生;另一种是指通过教育活动的方式提供给个体特定的“困难情景”, 导致个体产生负面性的情绪, 也就是通常所言的挫折感[1]。对于挫折教育, 学者们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一般认为挫折主要受内外两种因素影响, 即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和时间, 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 但是自然环境对挫折的影响不是很大。物质环境:主要指个体的物质生活层面, 如财富的多少、物资的多寡等, 一旦个体物质需求难以满足, 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对社会的不满。社会环境:主要指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般包括工作、家庭、学习等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状况, 社会环境是影响个体挫折感的重要因素。导致高校学生挫折感的自身因素主要指学生需求难以满足或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2]。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所定目标与自身条件能力相差太大, 目标未达到而失落;自身难以面对困难问题, 能力不足导致挫折感产生;主体的承受能力较差, 缺乏对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充分认知, 导致难以有效应对挫折情景。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正处于步入社会的缓和时期, 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上学习、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挫折感。

2 挫折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大学生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生活,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尽管较社会要相对于简单, 但是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 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吸收一些实践能力, 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不同学生面对大学生活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体验。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社会环境更为复杂, 面对的诱惑更多。由于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学生的某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满足, 预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所以会导致心情苦闷、烦躁, 对待学习和生活失去激情和信心, 内心充满对生活的恐惧感和挫败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比如大一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无法适应面对困难的处境, 乃至对后面整个的大学生活都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的例子很多。家庭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 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 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 父母视如“珍宝”, 对孩子溺爱程度较深。所以, 他们生活更加优越、对父母更加依赖, 导致在生活上独立自主能力较差, 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面对挫折比较脆弱, 往往会一蹶不振, 由于无所适从便产生受挫感。学校以及社会环境都对学生的影响不小, 当今社会的一些学生养尊处优, 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 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少, 内心敏感脆弱, 独立能力差, 遇到挫折不知所措。

  2.2 自身因素

  学习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任务, 从高中进入大学, 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会让一些学生无所适从。高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单纯灌输知识, 学生盲目做题。老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 很少有独立自由的学习安排时间, 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很弱。而大学则相反, 注重自主能力和意识的提高, 因此导致许多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 造成在学习上散漫, 出现在班上大部分同学挂科等现象。其次, 由于对所学专业并非热爱, 导致专业课学习兴趣降低, 加上所读院校并非名牌大学或名牌专业, 因此在学习上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临近毕业, 面对学业压力以及就业的严峻, 很多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学习起来面临什么都不懂的问题。有些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甚至放弃学业, 导致学无所成, 整日无所事事。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