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工艺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探析论文

本文共计37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工艺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设计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文章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引入研究课题的形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工艺美术史课程探究式教学探析论文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史;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设计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对于设计类的各个专业而言,能够为学生铺垫重要的理论知识背景[1]。该课程以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中国历史上的工艺美术历史事件、现象、工艺美术品进行分析、探索,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传授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分析工艺美术作品等有关技能,为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史论基础。但是,由于条件的制约,教学手段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结合观看分析幻灯片和相关图片资料的方法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课堂沉闷单调,缺少必要的互动性、体验性、生动感、真实感而使教学变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2]。因此,想要顺利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而引入探究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谈谈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探究式教学法推行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经被基础教育领域所普遍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传授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多个任务之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即是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理论知识极强,且相关内容繁多,涉及到历史学、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均需强调和学习,而且还需实践运用,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线索、工艺美术现象及相关工艺美术作品。传统的课堂传授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疲于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少有机会与学生互动,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也造成工艺美术品类分析、现象描述、资料发掘与整理等基本功训练难以实现,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收效甚微,与该课程的重要程度不成正比。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讲解教材基础理论知识,而是要拓展教学内容,突破工艺美术史识度的界限,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不完全沿袭传统的从史料到史料的授课方式,不局限于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是扩大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借鉴民族学、社会学田野调查方法,收集各种田野资料,拓宽工艺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深、广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

2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通常完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选择认知对象、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结论、检验结论”等环节构成[3]。探究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其核心就是向学生传授学习、做学术研究的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4]。具体到“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课程教学实践,笔者的做法是在授课过程中以课题为载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课题当中,亲自去开展田野考察、材料收集、分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指导学生从自身的研究兴趣出发,精心选择课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最终完成课题也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在选择课题方面,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事件、现象或工艺美术作品,以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为基础,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课题。学生选择好题目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历史文献检索、开展社会调查,然后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堂讨论,交流研究心得,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老师讲授西南少数民族青铜工艺的相关内容,可以带领学生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实地参观广西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鼓,参观过程中,老师讲授有关铜鼓的历史、传说、铜鼓图案含义等,激发学生对铜鼓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员,组成四至五人的学习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自己感兴趣的诸如铜鼓图案、铜鼓造型、铜鼓文化、铜鼓类型等方面进行选题,如铜鼓上的羽人纹如何运用到包装设计之中、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如何运用铜鼓元素、完成一套铜鼓元素的VI设计并说明创意理念等。这些选题比较贴近学生的专业,也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愿望,使他们能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生和研究当中。其次,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带着课题研究走进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是以研究铜鼓为例,在指导学生完成上述有关铜鼓的基本研究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广西南丹白裤瑶地区,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关铜鼓的民俗活动。打铜鼓是南丹白裤瑶丧葬活动中的必备环节,打铜鼓与砍牛、跳老猴舞等活动相结合,组成了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仪式。在此仪式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铜鼓造型、演奏方法,而且还能够感受与铜鼓有关的文化活动。教师也能够在现场指导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收集有关铜鼓的田野资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