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即兴展现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本文共计28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即兴展现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部分学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自我展现不多、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提倡音乐教学应采用“即兴展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创造“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的情景,增强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使音乐课向着轻松有趣、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即兴展现 音乐教学
“即兴展现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营造师生互动的、自我展现的课堂情景和气氛,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情景中的自我表现与创新能力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学校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还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和视唱练耳,以及呆板无趣的欣赏等等,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大幅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传习与说教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从自我展示中自觉主动地受到教育,已迫在眉睫。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我们可以按“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的教学程序来设计音乐课的进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一、引发动机,满足愿望,创造“动起来”的情境
我们通常认为,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即兴展现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是对教学进程进行操作,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采用多内容、多层次、多变化的程序教学法,力求有新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展开学习。比如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手段,通过影视、音像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对音乐背景事物或现象的感性认识,达到视听效果,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为了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创造表现欲望。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比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简单、直接行为的体态律动。在环境利用上,包括教具的作用、场地器材的布置、队形的变化、教学组织的安排上都力求有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欣赏《春节序曲》这首作品时,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更加充分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喜庆的农家小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彩条、写对联,扭秧歌、手舞足蹈,在音乐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创作表现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体验乐趣,活跃身心,创造“乐起来”的情境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以及师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穿透音乐和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例如,教唱《好日子》这首歌曲时,可结合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的特点,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对近年来家乡变化的认识与感受,这一非常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自然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侃侃而谈;接着提问在丰收的季节和幸福的日子里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地说出许多种表现形式后,教师可随即引导学生自由组合,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比如舞蹈、演奏、朗诵、书法、绘画、小品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喜悦之情,充分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音乐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