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页)

本文共计4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大学要引领一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成为引领文化产业的先锋队,可以凭借其研发的先天优势领创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引领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学要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兴办文化创意产业来引领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把知识的原创性和变化性嵌入文化之中,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而发挥出产业的功能。大学里开设的广告、建筑、设计、表演、音乐、软件、电视广播等专业都与文化创意息息相关。

(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在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多的同时,彼此间的碰撞和冲突也愈演愈烈。文化传承与创新越来越需要智库的思想支撑,智库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需要。大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生力军,是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中坚力量。

  大学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要自觉地聚焦重大文化问题,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做文化改革方案的建言者、文化舆论的引导者。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密切相关。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新型高校智库,能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思想库”和“智囊团”。大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具有研究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

  大学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摆在大学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研究的激励机制;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大学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国际交流,面向世界。“洋为中用、取长补短”是文化自觉的国际视野。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善于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成果,尊重和包容异质文化。同时,也要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须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以一流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研究水平、一流的管理制度提供相应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