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探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3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4赏识教育缺乏可信度

  作为一种有爱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感知与生命力,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有一定的可信度。例如,家长或者教师突然改变了一贯的作风,在孩子没有做出突出时,突然对孩子进行表扬或者夸赞,使得孩子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理,对于突如其来的夸赞表现出了不适用与不信任的心理,对于教师或者家长表现出来的赏识学生会认为是一种不是发自内心的,进而对于学生也就不会起到任何的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的对策

  2.1赏识教育手段多样化

  小学生具有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态,对于新鲜的事物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学生期望教师能够给与他们不同的赏识与鼓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打破单一的固化的模式,更具学生的不同行为给学生不同的鼓励,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被赏识程度。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手段,使得在实际的教育中可以运用更多的赏识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将语言与目光以及肢体动作结合起来,使得赏识教育变得灵活多样。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运用语言赏识教育时,应该以学生发生的实际的时间作为出发点,对于学生在时间中的细节进行描述和赞赏,表明实践中每个被赞赏的细节,同时可以结合“竖大拇指”和鼓掌的方式进行赞赏,通过语言的描述、肢体动作的配合,使得赞赏的感染力加强,赏识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的加深。在不适合用语言进行赞赏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对学生表达赞赏的意思,例如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或者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便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眼神向学生投以赞赏的目光,或者点头微笑示意,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认同感与赞赏[3]。

  2.2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所以在开始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温暖、关爱的时候,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朋友,也会对教师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为了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尽可能的打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进而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讲课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赏识教育是基于人的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也是较为重视的。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观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个体化的评价、赞赏、鼓励,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结合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赞赏,对于学生的优点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大,对于缺点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法,对于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平等与互爱的基础上的,学生希望教师不再严肃、希望教师和蔼可亲,教师也希望与学生拉近关系,希望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为了加强班级管理的效率,是学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现教师温和的一面,使学生自愿与教师交流自己的困难与烦难,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互爱、平等、互相尊重的环境,进而更好是实施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以自身为学生树立榜样,是学生能够真正的从内心认同老师,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效果。

  2.5增强赏识教育的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比较无味的事,对于好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中感受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你内心的宽慰,在学习中给学生适当的赞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美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适当的赞赏[4]。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次赞赏,就可以是学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学习时意见充满美好的事,进而赏识教育的目的也就更容易达到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