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第3页)

本文共计53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教育内容的优化:落实”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选择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就个体而言,人有自我发展的潜能,自我抉择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是一种以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为基础的全方位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具体说来,在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必须做到: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的策划、评估与反馈。值得强调的是,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职业生涯教育应是建立在对职业选择权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的。二是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进行系统的规划,强调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素质。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强化“做人”的教育。所谓人格素质,即品德素养,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或倾向,包括基础认知能力、清晰的道德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状态等。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只是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要站在市场经济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引导社会发展。世界著名企业在人才需求上普遍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特别是品行修养,如团队精神、诚信程度、沟通技能、积极心态等,如果高校教育只是重视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做人的根本,那就是教育的失败。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施”创业”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创业是~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所谓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开发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开设创造学课程也很少,大多数高校没有培养创造能力的系统教育计划与培养措施,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高。国家己逐步实行促进就业的工商、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不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4.教育形式的改革:注重”三个结合”

  首先,坚持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从一年级起,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和社会热点,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同时进行专业定向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常挖掘以往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发挥其教化作用。毕业前一年进行集中教育,从就业技巧和心理辅导来帮助毕业生克服不良心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

  其次,坚持灌输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灌输教育,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以及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正负效应,给学生讲清楚,使其入脑扎根,提高思想,升华觉悟。另一方面还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教育回归生活,适应生活,超越生活,让学生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锻炼,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

  再次,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就是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一些理论灌输,强化说服教育;隐性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健康而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进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首先要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在学生中重点进行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等方面的教育:其次,创设健康向上的氛围进行情境教育,使大学生在当中长知识,增才干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