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资本收益最大化与以人为中心发展的经济发展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8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探讨资本。《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指出,资本作为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颠覆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使人成为异化人、物化的人。但是,本质上,人是不同于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特殊力量。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只有人、人的劳动才是能动改造自然的要素;虽然财富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但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力标准、生态标准的发展观都是历史概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具有更高的理论统摄性和历史覆盖性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清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发展是人获得独立性、进而全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人的力量,可以说是一种以人为发展中心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这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需要时刻秉持的基本理念。

四、关注资本收益,将其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马克思视阈中的人是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历史的人,受制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当既要兼顾生产力发展程度对人本身的制约,同时更要兼顾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防止“物”的发展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造成人的物化与异化以及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当前,金融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不可逆转的潮流,发展中国家逐渐开放市场、融入国际资本循环也是大势所趋。但是,西方世界的发展经验表明,资本收益高于劳动、地租的收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逻辑是一种不断自我强化强势逻辑。此外,金融化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问题,使经济发展目标局限在追求高收益,容易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危机、资源环境等问题,不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国内金融深化与对外金融开放的关系,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我国面临着在金融化背景下发展经济、进行经济调整的重任,需要根据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金融化现象进行分析、对金融化资本收益机制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对金融收益水平及“以人为中心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 健全金融体系内部修正机制

  资本主义金融化巧妙的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同时,资产阶级产权理论强化了这种隐藏性。资本主义产权理论,“强化了私人资本占有其他生产要素收益权的产权关系”⑩,强化了对人的剥削。西方金融化资本收益所依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私人资本追求的最优收益是最大化收益,即最大化占有剩余价值、最大化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国家应当以人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为尺度,在参与国际金融体系中尽可能节制资本过高收益,警惕并制约资本对“以人为中心”发展观的消解。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将资本力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健全金融体系内部修正机制的可能路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虽然与发达国家有相同之处,但根本上是不同的。我国金融体系也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地位有益于形成金融体系内部修正机制,将资本引导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同时,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对应的分配结构,兼顾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强调以人为本的金融活动,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服务人民的基本目标。

  (二) 发展普惠金融,缩小贫富差距

  西方中心主义金融化从“物”(尤其是货币) 形式的资本出发,关注高收益金融创新、关注资本跨国获利,但是并不关心政策性金融、互助性金融、扶贫性金融等等。而后者才是以人为中心的金融行为。认清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我国“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先富如何带动后富裕、弱势群体如何发展等问题。发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扶贫金融等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