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地理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地理教学读图能力重要性分析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9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科教学中,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设计及实施的重要依据之一。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便有对地图学习的规定,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明了方向[3]。比如,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读图用图的要求有:方位图的识别;经纬图的判读;等高地形图中识别峰、谷、脊、陡、缓;地形图识别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地形等等。这些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2.2有利于增强学生地理能力。相较于历史、政治等学科,绝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既涉及到人文方面的内容,又涉及到工学方面内容(如数据分析、数据计算等),对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高[4]。读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通过读图学习地理,能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如地理操作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地理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后续地理学科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春分、夏至、秋分以及冬至的内容时,通过图1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会对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移动的运动轨迹范围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在判断有关知识的时候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减少。2.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科品质。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培养,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读图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读图能力的高低,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地图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如果学生的读图能力不够,则难以挖掘出其中潜在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则会从看似毫无章法的地图中发现其中的“玄机”。通过不断的读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学科品质也会逐渐养成。

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读图作为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读图能力的缺少,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从现阶段地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逐渐重视起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读图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考虑到读图能力的增强对学生、对教师、对学科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地理教师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改善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现状,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3.1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地理教师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影响了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读图能力不高,受到很大的束缚。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及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观念。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逐渐减少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进而为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内容时,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通常是直接引出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很少会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而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学生未能充分掌握,后续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类型及其在不同维度的分布情况的学习时,理解起来难度会大大增加。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对此比较了解的学生往往会表达出更多的看法,那些原本毫无接触的学生也会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学习起来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地理读图教学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2不断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6]。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地图知识过程中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一方面,教师应当多用地图,发现其中的乐趣。地图是一种工具,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用的到,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感觉到生活处处有地图。在地理地图的读图训练中,让学生发现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联想能力,才能轻松的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学生地理动手绘图能力的锻炼又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重要信息,了解地理现象。简易地图的绘制,并非要求学生绘制出尽善尽美、事无巨细的地图,而是在将大致轮廓描绘下的同时对各项重要地理信息进行标识,能够一眼看出所绘地图的重要信息即可。空间分布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模块之一,各大洲、大洋以及国家的地理图形是学生们理解记忆的重难点,在地理绘图教学中,学生只需要能够勾勒出他们的大致图形以及相关山脉河流的基本走向即可,不必将细节处一一绘制。在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内容时,涉及到农业区域和工业区域,不同的地区农业区域、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地理资料,资料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片的形式,还可以是视频的形式,在课堂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当学生在介绍某一个国家时,其他学生会表现得十分积极,自觉地找出该国所在的位置,进而发现世界的美妙。也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世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国家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世界气候分布图展示给大家,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向每一小组进行提问,特定区域的气候类型。竞赛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又比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让学生画出各省份区域轮廓图,看看谁画的最像,以此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3.3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学生的读图能力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读图的方法不正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图。在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限等,从而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7]。一般情况下,读图需要根据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对图像的类型进行分析,有的是太阳直射点运动图、有的是地球自转运动图、有的是工农业区域发展图、有的是地形或地势图,不同类型的图阅读的目的也就会所有不同。其次,要学会读。先前识别图像的类型、认识图例等,都是读图的第一步,也就是看图的过程。读图时,学生应当要结合教学内容,将途中的问题弄清楚,然后进行检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与教师进行讨论。再次,要学会标注。地理图中蕴藏的信息比较多,信息相互之间有所不同,在读图的时候,对于不同的信息应当用不同的颜色勾画出来,使得读图能够一目了然。比如,在讲解到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的时候,学生先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然后从图中找出不同地势阶梯间的分界线,了解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以及分界线两侧的地形,然后用三种颜色的笔将不用阶梯分界线及上面的山脉名称、两侧地形标注出来,这样就对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形成了更好地了解。最后,分析地图。分析地图的时候,要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并从中得出结论。以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为例,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应当要指导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是一种阶梯状况的分布。3.4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空间概念在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空间概念的不足,导致学生的读图能力无法提高[8]。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运动、区时、直射点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不足,这些内容的学习将会变得非常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建立空间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教师可以选择教学模型进行建立,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空间情境。比如,在学习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变化范围不断变化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搜索并下载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范围不断变化的动态模型图像,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动态图之后,再去分析示意图,难度瞬间降低。又比如,教师讲解地球经纬线和南北极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乒乓球,在乒乓球上用黑笔画出重要的经纬线以及南北极,学生通过乒乓球这一模型,对抽象化的经纬线和南北极可以形成直观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如果学生掌握了空间思维的概念,学习自转、公转、太阳运动、区时、直射点等自然地理的时候,对教材中各种插图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