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关于德国会计环境与模式对中国会计变革的启示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9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现行内部转移价格一般是以成本加利润或者协议市场价格扣除必要的销售费用作为标准制定。由于它与社会平均成本水平无关,因此同样存在标准成本类似的问题,并且上一道程序的转移价格直接影响下一道标准成本的制定,这样又遮住了下道程序的成本控制目标,影响下道程序以致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期间费用与制迨费用。

  现行管理会计对期间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采用弹性预算的形式进行,并把销售费用作为销售收入的减项,无论在量本利分析中还是在成本预测和决策中都未纳入某一产品成本,这种期间费用控制方法虽然比较有效地防止了期间费用的浪费和损失,但却不利于企业在不同产品之间选择较低成本水平产品的生产,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在期间费用比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甚至导致企业作出错误的决策。

  如果企业可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两产品均只征增值税,甲产品销售收入100000元,成本90000元,毛利为10000元。乙产品销售收入90000元,成本80000元,毛利也为10000元。按现行管理会计的决策顺序理应选择投资报酬率高的乙产品。然而如果考虑期间费用的影响,则选择结果大不相同。甲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乙产品较复杂,管理难度大。它们按各自的受益程度分摊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3500元和4500元(差异主要表现为管理费用)。同时由于甲产品的供应客户是大型工商企业,销售量大且较稳定,而乙产品的客户是小型企业,甲产品和乙产品所负担的销售费用各为2000元和6000元,将期间费用计入相应的产品所计算的损益为(见表):

  十分明显,考虑期间成本后的损益表明,正确的决策是选择甲产品的生产而非乙产品的生产。

  制造费用一直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摊标准,这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尚可,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大量的制造费用以少量的人工成本作为分摊的标准,必然会使成本信息失真。制造费用的分配也与期间费用的处理方法有着类似的问题,也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中出现较大的失误。

  (五)信息反馈。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通过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和说明来寻求巩固有利差异和及时消除不利差异的手段。因此,管理会计对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要求非常高,管理会计应能及时揭露生产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沃特所指出的那样:管理者及时得到并不完整甚至不太准确的数据。要比得到完整的但对他们的决策和业务已没有什么作用的数据要好得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财务会计。由于财务会计报表一般在月度或年度终了才提供,管理会计赖以存在的成本会计信息不能用于生产经营时,对过高的成本耗费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控制,同时也由于信息的产生过于集中,难以确定资源耗费的差异。8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技术虽已广泛地运用于企业会计工作中,但对管理会计的帮助十分有限,现行财务软件的目的是为财务会计服务,为新税制服务,无法及时查询到管理会计所需的有关信息,信息反馈的时滞性仍很强。

二、完春管理会计,加强成本管理

  综上所述,现行管理会计由于其在研究基点、标准成本、转移价格体系、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期间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反馈及时性方面存在问题,这给企业成本管理行为产生误导,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现行管理会计加以改进与完善,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优势。

  (一)牢固树立以铕售预測为基点的管理会计观,使之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始终。

  企业销售预测是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出发点,这种销售预测不应仅局限于企业投资决策和新产品开发决策方面,而应根据管理会计的特殊周期进行经常性的预测,如整个生产周期的预测、年度预测、季度甚至是月度预测。相应地,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机器设备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成本项目进行管理时,不应将其总额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销售预测量应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依据,根据销售预测量确定各种费用的需求量,剩余生产能力应在扩大生产量和转移生产能力两种消化方式中选择净收益较高者,以便于生产能力顺利转移。一方面企业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设备的通用性。另一方面,宜与其它企业联合建立剩余生产能力信息中心,相互调剂生产能力,转移生产成本。在人事管理方面,应建立灵活机动的人事制度,在人事制度上优先考虑通才型管理人员。在生产量不饱和的情况下,采用减员或调整工种方式减少管理人员工资。这种以销售为基点的管理会计模式为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准确地预测剩余生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