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适切性思考(第3页)
本文共计50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3如《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在正统观念的影响下重塑历史,体现出“拥刘反曹”的倾向。正统观念不仅决定了《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上的取向,也影响到艺术上“虚实错杂”的搭配与处理方式,是《三国演义》在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云:“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就指出正统观念之于《三国演义》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此为切入口透彻剖析,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当然,教学不等于学术,我们在内容深度方面力求准确透彻的同时,也要注意深入浅出。
三、教学内容的体例安排
3.1目前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从体例安排上主要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介绍作家时,主要侧重于生平思想、作品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影响几大块。对于极为重要作家,可能会再按照诗、词、文、戏曲、小说等文体进行划分。这种体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固然较为合适,确实能够把基础性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而对小教专业却未必适切。在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特殊观照前提下,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在体例安排上相应地也有其独特要求,宜采用“纵向文学史描绘———横向要点剖析———作品本位”的模式。
3.2首先是纵向文学史描绘。小教专业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这需要将古代文学史的纵向脉络描绘出来。在这一点上,以时代为经,除了其内在合理性之外,也遵循了长期以来的习惯,有其清晰明了之处。在纵向上以时代为经,按照通行做法将古代文学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以“引论”的形式将每个阶段的文学演变脉络勾勒出来。在描绘各阶段文学发展演变时,以文学内部诸因素为主,广泛联系文学外部诸因素,以期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脉络多面、立体、连贯地描绘出来。其次是横向要点剖析。
3.3在每一部分“引论”之后,对这一时段不同角度的重要内容,选取要点做深入剖析讲授,进而以点成线,支撑“引论”的描述。在介绍这些要点时,采取独立篇章形式,一篇介绍一个专题,如一位作家、一首(组、类)作品、一种文体、一类题材、一个流派、一部选集、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等,以说明“引论”中对文学发展轮廓的描绘。对每个专题,一方面选取最为典型的作家、作品或事例作为重点介绍;另一方面上钩下联,就这个问题形成一条线,理出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如介绍咏史诗,可选取杜牧为要点做剖析,同时对咏史诗这一类可从班固《咏史》开始纵向梳理,以见其发展脉络,概括不同类型,总结咏史诗特点。第三是坚持作品本位。尽管观照古代文学的视角是多样的,但作品终究是文学的核心。
3.4尤其对小教专业而言,更应该坚持作品本位,注重赏析。在每一专题篇章,都要以作品为先导作具体分析;对作品的分析,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本质、最重要之处,取其一点,略及其余;而“最本质、最重要之处”,是将这部(篇)作品放在文学史长河中观照而提炼出来的。以作品为引导,或展示作家最主要一面,如以韩愈《山石》揭示其以文为诗;或揭示时代最主要的一面,如以孙绰《赠温峤诗》揭示东晋玄言诗风;或揭示文学体裁特征,如以王勃《滕王阁序》为例介绍骈文,等等。与作品本位相对应的是小切口、大视角,以小见大的方法。如介绍陶渊明,就结合初高中教材所选的也是其较为重要的田园诗《归园田居》与《桃花源记》为切入口,是为小切口;联系其家世与社会背景,对当时文坛进行全面审视,体现作者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为大视角。这种体例,以纵向文学史描绘为纲,以横向要点剖析为目,纲举则目张而不至于凌乱化、碎片化。坚持作品本位,则能多面立体化而不流于泛泛概念化介绍。总之,教学内容广度方面的多元角度、数量精简与对蒙学、儿童文学的兼顾,深度方面的准确、透彻,体例安排方面的纵横结合、作品本位,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适切性改革的用力方向。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