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第3页)
本文共计53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 心理语言学后期发展的理论基础
70 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家们把研究重点从表面结构和言语行为转移到底层结构和认知结构。语言学家重视心理学,研究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语言学的催生剂。他们不但从心理学中吸收了语言学所需要的理论养分,而且还移植了心理测验的方法。心理语言学家们认为通过语言固然可以认识心理,但是研究心理也可以揭示人类语言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受到认知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70 年代初期,心理语言学家普遍认为最足以表示语言听辨的是交互作用模型,到了 70 年代后期非交互作用模型抬头,而到了 80 年代又根据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新的平行交互作用模型,即连接主义(connectionist)模型。这个时期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如心理词汇和词汇检索、语义性、话语和简章、语用、语言策略、可学性、语言的神经生理基础等等往纵深发展。
前苏联的维戈斯基(L. Vygotsky)和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殊途同归,提出了人类认知过程的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或互动主义(interactionism)思想,为心理语言学的真正独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皮亚杰是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他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智力活动并不来自语言,而是来自动作;智力活动发端于感觉———肌动阶段,是动作的内在化。思维的形成与语言的获得同时产生,两者都依赖于智力,都与象征功能的构成分不开。维戈斯基是一位前苏联 30 年代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思维与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 于 1934 年发表后,两年内就被查禁。一直到 1956 年才重新发表,1962 年被译成英语。维戈斯基在研究儿童的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言语”理论,这不但丰富了认知心理学,而且创建了前苏联心理语言学派。维戈斯基认为心理乃是人作为物质和生命体的一种特性和功能。人的心理是社会性的,也就是说人的心理特征之谜既不能从生物学中寻求答案,也不能从独立的“精神法则”中寻求答案,而只能从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的历史中寻求答案。
三、结束语
通过对心理语言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知道自从心理语言学产生至今,国外先后出现了三大学派,即行为主义派、“经典”理性主义派(亦称“生成语法派”)、言语活动论派(苏俄)。这三种学派长期处于既“共存”又竞争的状态。其中行为主义派与”经典“理性主义派各执一端,先后失去了在心理语言学界的主流派地位,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经典”理性主义派以后吸取了“经验派”(行为主义派)的某些合理内核,并以当代认知心理学为理论武器,发展成为一个新学派———现代理性主义派,成为目前西方心理语言学的主流。认知科学则又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这一发展方向的心理语言学看作自己的理论支柱之一。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心理语言学往这个方向发展,提高了它的科学地位。苏俄学派心理语言学则以本国的心理学传统———“活动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探求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课题。


高精度正弦全自动激励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