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本文共计29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1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意义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1.1有利于降低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通过一定的协约支持和系统规划,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与社会化共享服务机制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进行协调管理和系统规划,有利于集中力量完善和建立数字图书馆业务的协调管理和规划。不仅使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经费、物力和人力得到了节约,同时还使社会效益得到了提升。

1.2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和资源的利用

  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与社会化共享服务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对地区性横向协作中存在的障碍,以及不同层面数字资源的纵向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优化了信息资源的配置,并使区域内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同时,联盟式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它所倡导的横向与纵向的优势互补和联合,有利于突破图书馆有形的界限、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部门的联合,将条块分割打破,进一步扩宽管理的视野。

2资源共享理念下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数据库合作、数字馆藏和现实馆藏,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所蕴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供读者借阅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即为现实馆藏。而图书馆自有现实馆藏文献资料的数值化版本,既为数字馆藏。对第三方数据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库资源进行购买,即为数据库合作。因为图书馆的核心即为馆藏资源,因此,应对馆藏资源进行完整、连贯和系统的丰富,才能将更多优质的数据信息服务提供给用户。而在现实的数字化管理的进程中,对第三方技术支持进行依托,是大多数图书馆所采取的措施。从形式上对数字化进行变革,但却没有综合的考虑图书馆的业务扩展和长期发展。

2.1非标准化软件

  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传统图书馆所采用的软件系统有较大的差异。如深大图书馆管理系统、文津图书馆管理体系。而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有着不一致的格式和标准,可谓是各自为政,进而不能共享开发的数据库。因为非标准化的软件设计,造成一系列非标准化问题的出现,如不一致的版权加密形式、数据格式和注册格式等,使系统有较差的转换性、通用性和扩展性,不能真正共享和对接其他的系统。

2.2非标准化数据库

  一个数字图书馆馆藏无论怎样丰富,也不可能对世界上全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有,所以对其它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共享,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多个图书馆间的协同,形成一个整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互为推动、互为利用和互为补充,并提供网上文献信息服务,才能将文献信息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例如,美国各个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全国书刊资源的网络共享,通过两大联机联合目录系统,既RLIN和OCLC,予以实现。而图书馆数字管理正是拥有标准化的检索格式和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才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3忽视图书馆原有的特色

  经过数字化改造一些图书馆后,对第三方数据大量购进,以便对馆藏资源进行扩充,希望能形成一种形式上的海量数据,却对图书馆原有的专业特色予以忽略。我们应立足于网络整体,合理的组织和配置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整个国家、地区和全球信息网络中,纳入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开发各馆有特色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

3资源共享理念下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措施

3.1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原则

  提升图书馆综合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而其着眼点,是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统筹协调、立足于全局的角度,秉承健康发展的理念,同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对图书馆数字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一是标准化原则。标准化的数据库接口、数据架构和软件结构,利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后续的系统,进一步对工作进行扩展。二是共享原则。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对资源共享信息平台进行搭建,将数据信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特色原则。各类图书馆应立足于原有的专业特色,安排专业人员加工和整理专业信息,建成综合信息平台,彰显自我特色。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资源共享,获取更多数据资源的背景下,我们应杜绝和预防出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注重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