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浅谈高校财务状况分析

本文共计41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高校财务状况分析

一、高校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

浅谈高校财务状况分析

  高校财务分析是指高校的财务人员以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研究,并对财务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学校管理层了解、评价现状,预测未来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优化、强化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服务。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财务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可以帮助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科学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当前高校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对财务分析普遍都不太重视。有些学校甚至还根本谈不上有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目前,不少学校领导认为财务分析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报送的,是上级主管单位了解和检查其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不是高校管理所必须的。因此,对财务分析有两种态度:要么不重视,要么管之过严,只做表面文章。

  2、重视“量”上分析,忽视“质”上分析,加上财务报告体系不完善,高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等“量”上分析,而对影响收入娈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外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质”上进行分析很少。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行业标准。现行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只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不全面,没有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标;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反映经营成果分析的指标不准确,还缺乏反映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不提供现金流量表,缺乏以现金进行财务分析的财务指标,难以反映当前和未来偿债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

  4、重视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分析。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会计报表的事后分析。而对于事前分析几乎没有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传统的事后分析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分析能为高校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高质量的指标信息,才能使高校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诸如生均收入与生均成本,招生率与就业率等诸多指标的预测已成为必然。

  5、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分析人员除具备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应用数学、概率论、统计、投入产出理论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高校一方面没有专职的财务分析人员,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平时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很少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作财务分析只是表面化地反映情况,缺少对学校全局的认识和分析,财务分析质量不高。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存在上述几个问题,已经影响了财务分析的结果,也制约了高校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高校财会工作者在未来的财务管理中,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打破传统会计观念的束缚和传统的会计模式的思维定式,进行会计创新,借鉴企业财务分析的经验,构建高校财务分析体系,寻求和总结财务分析中的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如何做好财务分析

  (一)做好财务分析必须坚持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从学校财务活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用来分析的资料要客观、真实可靠。

  2、时效性原则。高校的财务分析一般都在期末进行,但是,财务分析的结果对学校改善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具有指导作用,时效性极为重要。如果财务分析滞后,失误已成事实,浪费无法弥补。因此,财务分析要抓住时机,努力使失误、浪费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正在发生的偏差得以纠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