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0 次下载 页 410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根据中学化学新课标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篇1

摘要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义出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进行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德育功能;策略

  中学化学新课标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结合点,发挥化学教学德育功能

  1.充分挖掘化学史中科学家人格魅力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部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挖掘存在于化学知识背后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在讲到元素氟时,向学生介绍:由于氟单质的活泼性和毒性极大,因而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英国化学家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倒好几个月,乔治和托马斯也为研制氟而严重中毒,鲁耶特和尼克雪为研制氟不幸殉难。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仍坚持不懈,终于在1886年获得成功。让学生走进化学家丰富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大师们交流对话,沐浴人性光辉,逐步使学生在挫折前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斗志,从而在学习中自觉地去砥砺自己的意志。

  2.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利用教材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在讲“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穿插汽车尾气的排放、氮氧化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进而有的放矢地讲述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学生明确化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