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征及适用规则探讨(第3页)
2 次下载 页 428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由于电子证据以数字代码为原始存在形态,要变成可供司法人员审查的形态就必须从计算机语言转化为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例如通过显示器屏幕显示转化为视听资料或通过打印机打印成书面文件。在此情况下,如果依照最佳证据规则,本应排除在证据的范围外。但是,正如前述理由,一方面由于我国未确立最佳证据规则,另一方面,如果在司法实践中严格要求提交电子证据原件,在取证上不可行、在之后的诉讼程序中也不必要。因此,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将不可感知的电子证据原件转换成可感知的复制件,并赋予复制件与原件同等的证明效力,这是我国诉讼实务之需,也是我国运用电子证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家弘,刘品新.电子证据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9.
[2]皮勇.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规则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
[3]刘品新.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6.
[4]宋亦青.电子取证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3):6.
[5]皮勇.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规则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5.
[6]刘品新,叶建华.电子证据采用标准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7
—7.
[7]马柳颖.论电子证据可靠性规则构建[J].当代法学,2003,(7):92.
[8]吴凡云,梁娟萍.我国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的探讨[J].南昌审判,2006,(3).
公诉科干部;马曼(1986—),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干部。

浅谈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试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新刑事诉讼法的体现
浅析证券衍生品交易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论文
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思考
试论建立虚假报告赔偿准备金制度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
论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之法理学思考
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征及适用规则探讨(第3页)
浅论国学热背后:忧患意识与文化生命论文
视觉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论文
谈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论文
符号艺术平面设计论文
浅析柴科夫斯基杜姆卡op59的艺术的发展探讨论文
关于产品语义学视野下现代艺术的论文
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研究论文
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及艺术插花意境创作
艺术插花与装饰插花的区别
插花艺术:插花作品的命名技巧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