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研究论文

2 次下载 页 324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研究论文

摘要: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是由作曲家们以古诗词与新诗歌为歌词,借鉴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创作而成,其中钢琴声部具有造型模仿、结构串联、烘托意境、心理刻划的功能,与人声、诗词结合紧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研究论文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

  二十世纪初期“学堂乐歌”兴起,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人物,李叔同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自己填词、作曲并配以钢琴伴奏,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的古典东方美,曲风清新、含义隽永,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萌芽,代表作《送别》。“五四运动”以来,一部分从西方留学归来的作曲家,萧友梅、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人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古典诗词以及新诗结合,创作出早期中国艺术歌曲,如萧友梅的《问》、赵元任《叫我如何不想他》、黄自《春思曲》、青主《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等。这些歌曲的旋律、调式、和声、钢琴声部的写法,都有着较为明显地模仿、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和结构原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社会动荡时期,此时涌现出的作曲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他们的创作题材多为抗战、革命等主题,代表作有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冼星海《二月里来》《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贺绿汀《嘉陵江上》,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合唱曲目,有的是电影、话剧配乐,在传唱的过程中被编配了钢琴伴奏,具有了艺术歌曲的特征,如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这一时期还有谭小麟、江文也两位作曲家致力于艺术歌曲领域的创作,代表作有谭小麟《鼓浪矶》、江文也《中国名歌乐》,他们主要将国外的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电影配乐、民歌改编曲,以及抒情声乐作品等,作曲家丁善德、黎英海在艺术歌曲的写作中尤其是钢琴声部的编配、语言及构思上有着较大的启示性意义,如丁善德《槐花几时开》,将一首地方民歌改编得精致又有韵味,颇具艺术性。中国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写作,不仅是简单的与旋律相和,而是具有独立的意义,具有“造型”“烘托”“串联”“刻画”的作用,歌曲中的人声旋律与钢琴声部的关系属于“并重型”。

一、造型模仿

  用特定的音型来模仿词中自然形象和场景的特征,从而使歌者与听众通过钢琴声部进入音乐情境之中。

  (一)雨滴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第一段,描绘女子在下了一夜雨的早上,孤单落寞,懒理梳妆。诗中写道:“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作曲家用右手柔和均匀的柱式和弦代表的“雨滴”音型和左手婉转下行的主旋律相结合,以和声进行对旋律声部的烘托,同时,“潇潇夜雨”淅淅沥沥打在台阶前的形象,即刻呈现,构思可谓精巧。谱例如下:

  (二)风拂柳《春思曲》的第二段,描绘女子独倚小楼,见风拂杨柳、无知双燕、恨不能变作杜鹃唤丈夫归来。此时右手为流动的分解和弦,展现了初春杨柳随风拂动的场景,音乐线条流畅,节奏匀称,相比第一段的雨滴音型更为流动,推动演唱者音乐情绪的发展。

  (三)“钟声”黎英海的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塑造了“钟声”的形象,在大字一组的#C-#G五度音程来模仿远处寺院的.钟声,营造虚空无依的情境。钢琴的低音区具有厚重、低沉、广阔的音响效果,开头三小节的pp到p到mp,钟声由远及近的慢慢传过来,将听者带入氛围之中,结尾三小节mp到p到pp,渐行渐远,钟声慢慢远去,作曲家运用左手“钟声”音型力度由远及近再由近至远的变化,给了听众客船与寺庙之间距离想象的空间。见如下谱例:与之类似的还有刘雪庵的《红豆词》中下行琶音的“泪滴音型”、黄自的《思乡》中的“鹃啼音型”、青主的《大江东去》中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的“战鼓音型”等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