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征及适用规则探讨(第2页)
2 次下载 页 428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第四,表现形式多样性。电子证据既可以是单独的媒体形式,如打印在纸上的字符,显示器上输出的视频、图像,音频设备播放的声音等,也可以是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的复合形式,较之传统的证据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案件事实,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甚至可以利用这些电子证据将案件发生的实际情况直观地重构再现。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审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证据的可采性,即确认是否具有证据资格,能否进入诉讼的大门;其二是证据的可信性,即审查“合格”证据是否真实可靠及真实可靠的程度,能否
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证据的采纳基本上属于法律适用问题,一般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则;证据的采信基本上属于事实判断问题,一般都可以由法官依据一定的经验法则做出。
二、电子证据的适用规则
(一)同等对待规则
关于对电子证据如何采用,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证据同传统证据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它们在本质上都同属于证明的根据,传统证据的采用标准仍然可直接延伸至电子证据上。有人把这种遵循传统法律精神来解决电子证据新问题的“老瓶装新酒”做法,称为“循传统论”。另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证据确有不同于传统证据的地方,法官在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明力时必须进行全新的特别考量。这反映了人们对电子证据的一种特别担心,似乎隐含有不平等对待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的意味,故也被戏称为“歧视论”。
笔者以为,无论是“循传统论”还是“歧视论”都不能帮助我们正确运用电子证据查明案件真相。在审查电子证据时,司法人员首先必须树立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平等适用的态度,既不能低估了电子证据的作用,也不能过分重视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其具有的基本证据属性。实践中,有观点担心电子证据的`虚拟性、高技术性,有些法官因为相关专业知识的局限而在实际上无法对电子证据进行正确判断;由于电子证据可以在传输的任一环节被人为修改,甚至可能被完全捏造,故对其真实可靠性的判断要格外甚重。 对此,笔者不能认同。首先,法官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确存在局限,但这种局限早已有之,比如对知识产权、对财政审计、对法医鉴定等等,不是仅有对电子证据的局限。既然之前的局限能够通过咨询专家、出具鉴定意见等方式很好的解决,为什么对电子证据的局限就不能解决呢?第二,电子证据作为新形式证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司法实践没有总结出更多的规律性的经验之前,更应相对放宽其进入诉讼的门槛,让控辩双方对电子证据展开充分的论证,以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立法打好基础;第三,电子证据虽确实存在被捏造且不易被发现的风险。但是传统的物证、书证等的捏造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
(二)同等效力规则
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普通法中,有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其基本含义是:以文字材料的内容证明案情时,必须提交该文字材料的原件。也就是说,最佳证据规则适用于书面证据,即我国法律中所说的“书证”。该证据规则要求诉讼当事人只能用最有说服力的原始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排除了传来证据的适用。
首先,电子证据原件与复制件往往难以区分。当有关信息最初被输入计算机系统时,通常存储在系统内存中,并随之会很快被复制到硬盘等半持久性存储装置中,以便内存能释放空间执行其他存储任务。如果有需要的话,信息会被复制或转移到磁盘或光盘媒介中以便作更长期的保存。而存储在前述任何一个数字存储媒介上的信息,都是在人无法感知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的。电子证据从输入生成直到最后输出为人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在这一系列阶段过程中,什么时候是“原件”,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复制件”,均无法准确地从技术和法律上作出判定。
其次,在电子证据领域区分原件和复制件没有法律上的意义。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准确性的特征,电子证据所反映的信息是网络空间中按照特定的编码规则,被数字化而产生的,在没有什么人为因素故意改变的情况下,其一经形成都会自动生成时间、地点,正常情况下会始终保持着最初、原始的状态,可长久无损保存,且随时可呈现出来,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也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8因此,电子证据的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一性。

浅谈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试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新刑事诉讼法的体现
浅析证券衍生品交易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论文
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思考
试论建立虚假报告赔偿准备金制度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
论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之法理学思考
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特征及适用规则探讨(第2页)
浅论国学热背后:忧患意识与文化生命论文
视觉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论文
谈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论文
符号艺术平面设计论文
浅析柴科夫斯基杜姆卡op59的艺术的发展探讨论文
关于产品语义学视野下现代艺术的论文
艺术歌曲钢琴声部功能研究论文
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及艺术插花意境创作
艺术插花与装饰插花的区别
插花艺术:插花作品的命名技巧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