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依族民歌文化变迁(第4页)
2 次下载 页 836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就不同了。一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大规模的移民,包括官员、军队、商人、流民等大量进入布依族聚居地区,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逐渐频繁。二是由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更激发了布依族学习汉文化的积极性。这个时期,布依族一些精英人士开始自觉地学习汉文化,学习汉语。布依族男子束发读汉书,慨然慕循吏成为时尚。他们不仅入学读书,还积极兴办学馆学堂,让更多布依族子弟有了进学堂读书的机会,有力地推动了汉文化在布依族地区的普及。在这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其中语言的沟通又是文化交流的首要因素。受此影响,在布依族一些地区,布依族民歌的对唱开始出现布、汉相杂的现象。一些汉语词汇进入到布依语系统,因为这些新词在布依语系统中,人们无法找到更准确的翻译,只能直接借用汉语。这种现象也表现在民歌的对唱之中,于是便形成布依族民歌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夹黄歌",即一首歌中偶尔有一两句汉语或一首用汉语演唱的歌中偶尔有一两句汉语。例如:
……
baaic miz xos loc bix,
鼎罐不要放了哥哥,
doix miz xos loc laanl,
碗筷不要摆了小辈们,
soongl rauz xaux siffaanl xezbanh,
我们两个刚刚吃饭过,
soongl menl xaux genlhaux xezbanh.
我们妹妹两人刚刚吃饭过。[2]
这是在布依语演唱的民歌夹带一两句汉语,歌中"siffaanl"就是读音上就是汉语的"吃饭".这首歌就夹杂有汉语"吃饭"二字。但是,并非所有的山歌都可以这样夹带汉字,而是必须做到押韵和意思衔接的恰到好处。此歌,"siffaanl"与上一句的"laanl"刚好押韵。夹带"汉语"的这种情况,比较多的是在一首歌的最后两句,同义换词,以达到叠句的效果。又如:
一个铜钱滚过街,
滚来滚去滚回来。
一个铜钱多少子?
改故干蒙夜六秧,
顺减着蒙夜六合。[3]39
在这首歌中前三句汉语,后两句是布依语,意思是"我来讲给你听亲戚","我来理给你听客人".这种布、汉两种语言混杂演唱的"夹黄歌"的出现,既是布依族人民在学习汉民族民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布依族民歌适应社会语言发展趋势的必然。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读了书的歌师们喜欢在民歌中夹杂一些新的汉语词汇,一方面可以让民歌有一种新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让对方觉得自己有文化,而博得对方的喜欢等因素。这也反映了明清以来,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日益频繁,布依族在与其他民族长期的交往和生活中,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布依语中也有了相当数量的汉语借代词。这些借代词的存在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布依语的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族和布依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都很有价值。
布依族民歌演进发生的历史性变异,是直接演变为用汉语演唱。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语言的丢失。一些布依族地区人们交际的语言从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布依语变成了汉语。这种现象,在一些布依族第二土语区和第三土语区比较严重,在民歌的演唱中,基本上没有继承传统的民族语言演唱,完全是用汉语演唱了。例如:
月亮出来明又明,照到妹家金竹林;
好吃不过金竹笋,好玩不过青年人。
情妹走路一排排,一样衣服一样鞋;
一样人才一样美,可惜情歌配不来。
……[4]111
总之,布依族民歌的这样一种发展演进轨迹,既是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所导致的结果,也是布依族与汉民族之间相互融合交流的文化的痕迹,对布依族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对布依族民歌汉化之后,失去了布依族民族语言的所具有个性和特色,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是存在之家",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若干年之后,文化之根本将在何处,这是包括布依族民歌文化变迁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所引起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黄义仁、韦廉舟编撰。布依族民俗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117.
[2] 田野资料:杨正云口述。鄂启科记录、翻译、整理。时间:2014年8月,望谟县里奖寨。
[3] 何积全。贵州民间歌谣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39.

中职物理微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教育合理性提问
谈谈电解铝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如何做好电厂烟气脱硫环保工程
市政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
免费开放后电子阅览室污染的治理措施论文
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足和解决措施论文
谈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国内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问题与加强措施论文
火电厂节能水处理方法措施
浅探声乐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试论小学美术与音乐信息技术的融合
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论文
论布依族民歌文化变迁(第4页)
音美艺术类档案的特点与收集探究论文
艺术设计第二课堂的探讨论文
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论文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浅析做更加有艺术的教育的论文
山西民歌河曲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