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本文共计37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当下的“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是中国流行歌曲民族化发展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对其的分析、研究,对往后我国流行歌曲的民族化大题意义非凡。但是,目前,无论是音乐专业人士还是非音乐专业人士,对其民族化特点的论述,几乎全部集中在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角度,如《中州学刊》2008 年3月的载文《论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怀旧情结》、《甲壳虫》、2007年2月的载文《“中国风”往哪一个方向吹》等;而所谓涉及到音乐学的,如《观察与思考》2008年9月的载文《经典邂逅,一场中国风音乐》、《艺术教育》2008年第12期的载文《“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等文章,都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故很难对中国流行歌曲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与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音乐学角度为切入点, 对“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从题材、歌词、调式、旋律、配器、演唱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对往后中国流行歌曲民族化发展有益的启示。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研究

一、题材选择与歌词写作的民族化在题材选择方面

  “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多以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或者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事物为主要题材。比如《Susan说》以我国传统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为蓝本,对其进行提炼、加工而作;《三国恋》是以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的争战故事为题材,如歌中唱到“将军北方粮草占据,六马十二兵等待你光临,胡琴诉说英雄事迹,败军向南远北方离”; 《又见花木兰》则以中国脍炙人口的女子英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为题材和基点,来赞美当今女性的果敢和洒脱。这些传统的题材,突破了以往流行歌曲大多在现代都市情爱中不能自拔的套路,由“小我”走向了“大我”,由“卿卿我我”走向了“崇高”,让人耳目一新。流行歌曲题材选择的这一转变,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大众对中国流行歌曲惯用的爱情题材尤其都市情爱题材已经腻了,厌倦了,需要换换口味了;二是由于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从业者急于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文化身份标识, 所以选用了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题材。在歌词写作上,“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歌词有很多特点,民族化的程度很高,总体来说其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用了大量的已经被中国普通民众广泛认可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词语,作为歌名,或充盈歌词。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本草纲目》、《霍元甲》、《乱舞春秋》,陶喆的《孙子兵法》、《唐宋元明清》,林俊杰的《曹操》、《江南》,吴克群的《将军令》,胡彦斌的《葬英雄》、《皇帝》,后弦的《西厢》, SHE的《十面埋伏》、《中国话》、《金钟罩铁布衫》等歌曲,听众一听到这些歌名就马上能感知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另外,在歌词方面,比如《七里香》中的“窗外的麻雀”、“鲜艳草莓”、“窗台蝴蝶”、“院子落叶”、“饱满的稻穗”、“熟透的番茄”,《发如雪》中的“东流水”、“锁眉”、“红颜”、“扎马尾”,《千里之外》中的“屋檐”、“风铃”、“燕”、“浓雾”,《菊花台》中的“月弯弯”、“夜”、“霜”、“北风”等。歌曲创作者选用这些词语来丰富歌词,使得作品很容易获得广大中国百姓的亲近感。

  (二)其歌词的最大特点是文、白夹杂,走向了含蓄。这主要由于在歌词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修辞,如比喻、拟人、用典等。最常见的是比喻,如《七里香》一歌中,“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一句,惟妙惟肖;《千里之外》中“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让人称奇;《龙拳》中,“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更是让人叫绝。这种把“具体实物与美好的感觉相联系,使整首词流动着空灵而生动的.韵致,……或者将具体事物虚化,有助于欣赏者对歌词的理解和接受,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1]而且,这种“古色古香的歌词最易点燃国人心中的文化乡愁,人们不再担心这些歌不是中国的,聆听者的民族认同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而且,这种民族化的话语实践,不但有助于中国流行歌曲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消解文化殖民的危机感,也顺应了中国特定文化语境的要求”,[2]这正是“流行歌坛中国风”歌曲的歌词被大众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