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民歌在安徽高师音乐教育中传承方式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62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乐谱与教材编撰传承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直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乐谱的出现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生命,但之前并未处于主要地位。我国古老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在流失,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古老的艺术形式过于依赖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一种艺术形式一旦后继无人,这个艺术形式就将面临着灭绝的境况。随着乐谱的出现并被人们广泛运用,就缓解了由于口传心授所带来的局限性,它可以将民歌、民族器乐以及戏曲等艺术形式通过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传承、研究并付诸演出实践。
国际上目前常用的乐谱有简谱和五线谱。在中国,则有古老的古琴谱和工尺谱等记谱方式。简谱与五线谱是较为科学规范的记谱法,对乐曲的还原度是最高的。随着这种记谱法在近代的传入,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广大音乐工作者运用记谱法,记录了我国大量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建国初期田野采风的乐谱记录,大多是靠音乐艺术工作者的纸和笔,这对音乐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他们需经过专业的训练,要具备专业的识谱、练耳的能力,且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将民歌、乐曲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
安徽民歌也曾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搜集整理的历程,首先是80 年代初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持与整理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安徽卷》,对安徽民歌做出了一个总体细致的归纳。其后又由安徽地方音乐艺术工作者不断整理编辑出版各地的民歌乐谱,再由安徽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院系建立起安徽地方民歌音乐资料库,编撰教材,并付诸教学、创作与实践,使得安徽民歌得到了立体的传承。
安徽地方音乐工作者所整理编辑的乐谱、教材与赏析资料,有崔琳主编的《安徽民歌200 首》、高开华编写的《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曹玉萍等老师编写的《安徽民歌精选》、朱小芸等老师编著的“安徽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声乐》等等。这些都丰富了安徽民歌在安徽高师的传承内容,并对安徽民歌的传播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安徽民歌形成于老百姓的各个生活细节之中,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诸多的安徽民歌的艺术价值也是良莠不齐的。如安徽民歌中的民间小调《小寡妇上坟》,歌曲情调低迷,内容与现代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出入。而安徽五河民歌《摘石榴》,则旋律优美活泼,生动地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愿望。在浩瀚如烟的安徽民歌中,被选出作为演出实践的乐谱,和作为教学内容编入教材当中的安徽民歌,需要在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及传承价值上有一定的考量,应本着以下原则作些选择,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具有审美价值。而作为教材的民歌, 还要注意其音域及歌中蕴含的技巧,须与教学对象的程度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作品创作传承
民歌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在原始的音乐素材内注入一些新元素,扩展其原有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同时令音乐本体产生源源活力的一种传承方式。
西方音乐体系以科学规范著称, 它的大小调式、十二平均律、和声构建以及各种曲式结构定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深受西方音乐体系影响的近代中国,也开始使用这一音乐体系进行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
作为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中国,对比西方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演唱艺术更注重的是音乐旋律自身,及个人对于音乐的独到理解与主观表现。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教授中, 即兴的方式在演奏、演唱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古老的记谱法———工尺谱,就是这种即兴演奏、演唱的方式下衍生的记谱方式。工尺谱通常都注重记录一首乐曲或民歌的主干音, 演唱者根据当时的环境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往往在演唱中会越出谱面,在乐句中加花润色。这使得我国的民歌演唱,常因此而独显中国特色,并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这种记谱方式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音乐体系中的记谱法。实践证明,使用西方记谱法,也仍然无法准确还原民歌行腔中所独有的这种即兴的演唱方式。所以,在洋为中用的民歌改编创作中,不必完全拘泥于西方的记谱法,而应给演唱者保留即兴抒发的情感空间。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
企业物流客户服务管理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医学硕士论文致谢辞
国内外高等制度下医学教育论文
临床医学写论文
毕业论文医学
有关医学检验的论文
2017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国际贸易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析论文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在茶叶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探讨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论文
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