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第2页)
3 次下载 4 页 681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害羞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们的学习中发挥着80%的作用”(张庆宗,2004)。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1982)继承和发展了“情感过滤”学说。克拉申指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焦虑、害羞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器官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动机水平高,焦虑及害羞程度低,即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大,并且输入效果好。反之则不然。
“口语是一种由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所组成的双向语言交流活动,它要求口语学习者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 (张庆宗,2004)。并且,口语会话要求说话者完全“凸现”在听众面前,口语交际中的这种人群背景中“凸现”出来的特点,对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再者,对中国人而言,英语作为一种外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陌生的,这又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看待学习英语的态度。因此,在外语课尤其是口语课上,学生在讲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谨慎、胆怯、害羞和保守的心态。性格内向的学生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英语;性格外向的学生又觉得说英语很别扭,怕招致别人的笑话,尤其怕别人取笑自己的错误。而表1的结果也充分证实了害羞心理在心理障碍中的“高姿态”,警示了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这一重要因素。
(三)自卑
Littlewood (1990: 59)曾指出“学习焦虑不仅是学习本身造成的,而且也是学习者个体因素造成的”。在口语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焦虑已演变成另一种心理障碍一自卑。一般认为: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渐行秽的情绪体验。在表1中,自卑因素占17.56%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比例!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这一类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的天赋,缺乏自信和对自我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进行的。这种心境自然会阻碍外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进步,影响其学习的效率。
(四)定势心理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叶奕乾,1991)。句法结构严谨,句中各个成分都用适当的连接词连接表达起相互关系,较刻板而缺少弹性;句法“简洁”,句子成分不一定用固定的连接词,结构形式灵活,富有弹性。由于这两种存在的差别,使得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汉语思维的习惯。而学英语、说英语,则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这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在笔者的中,有25.71%的学生认为在口语交际中比较注重语法,62.38%的学生认为自己“写”的能力比“说”的能力要强。这便说明由于新的英语思维习惯很难完全形成,受原有心理定势的影响,开口就是说“中式英语”。
二 解决各类心理障碍的一些对策
“外语教学心是研究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外语教学方的教学心理学”(章兼中,1988)。外语教学过程有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两个方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而教师教就是为了学生学。因此,口语教师应将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如下对策:
(一)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J . Piaget指出:“兴趣,实际_L,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叶奕乾,祝蓓里,1999)。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兴趣。”他还提出:“学生对其学科的兴趣和他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就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宋慕仪,2000)。在口语教学当中,若要克服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其说英语的兴趣,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的要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_L好口语课的主要条件,因为“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或称心理气氛,psychologicalelimate)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叶奕乾,祝蓓里,1999)。当然,兴趣源于学生自身,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学活动感兴趣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轻轻松松且又乐在其中的说英语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境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鉴一些平常娱乐消遣的形式。比如各种游戏,竞赛及戏剧表演等等活动形式。有趣的游戏可以寓教于乐,合理的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叶奕乾,祝蓓里,1999),而戏剧表演则是激活每一位学生说英语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