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第2页)

0 次下载 5 页 658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含意(implication一有的译为“隐涵”)一般指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之外的意义。含意的现象古来有之,自从有了语言大概也就有了含意。但含意问题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则是最近几十年内的事情。语用学研究的兴起,使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从语言本体结构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语境、功能、交际者等新问题,对意义的理解也从言词之内走到了言词之外。如果说语义学主要解决“X句表达了什么P意”的话,那么语用学则主要探索“S某在说X句时,表意为P,实意为Q的问题”。这个实意Q就是一般所说的含意。含意作为一种特殊的意义具有复杂性、多向度和隐蔽性的特点,给含意的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有关含意的认识和见解众说不一,然而对含意的研究至少应努力解决“何为含意”、“何故含意”、“何时含意”和“何知含意”等四个基本问题。

    三、几种含意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对意义进行探索的起点为言语的目的即施事意义(illocutionary force)。言语行为理论最大的贡献,除了将言语视为一种交际行为以外,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语意的间接性上。由于这种语意的间接性,言语的施事意义从根本上说是受到语境制约的。如果用“S某说P事时意指为I",来概述施事性言语行为的特征,那么代表命题内容的P和代表施事意义在本质上是不同的,P需要经过一定语境作用的衍推才能到达I。这是P和I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正是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要致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当P和I恰好相吻时,作为施事意义的I无需太多的推导,就有了直接言语行为的说法。但这只是P和I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且当实际面对某一话语,即使判断其属于直接言语行为时,恐怕也离不开语境的反推导作用。尽管人们对于语境还有种种不同的理解,然而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观点,都基本承认语境主要是一个变量因素而不是一个恒定因素,它独立于语义意义之外,又必须与此时此地的客观条件相结合。人们在通过语境进行意义衍推时势必受到变量因素的影响,而且由于个人知识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具体语境的主观把握往往存在差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误解的现象。

[1]    

 

    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感觉到了含意的影子。但言语行为的学者们主要是完成了对施事意义若干重要特征的研究,如前面讨论过的语意的间接性、概率相对性和趋于繁衍性等等,在“何为含意”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铺垫,而在意义衍推的规律和具体方法上尚没有来得及进行深人的探索。西尔虽然曾对“Can youpass the salt?”等类句子的施事意义做了一些初步的推导,但其描述还显粗糙,尚达不到规律的升华。

    合作原则假设人们在交际中采取合作的态度,要遵守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否则交际将无法获得成功。应该说,这些准则不是作为一种规定不让会话者违反,而是作为一种标识提醒人们,当会话出现违背准则的情况时,人们可以感觉到“另有所指”,不可简单地望文生义,而应进行必要的推导。合作原则以“合作”为会话基础的观点揭开了含意的一层面纱,主要回答了“何时含意”的问题,同时也掀起了会话含意理论研究的新潮。人们在肯定“合作原则”的同时也看到它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关系的概念模糊不清、解释力不够充分等等。

    同样是上例为什么言者不直截了当地提出请求而要通过疑问的方式拐弯抹角地表达?作为一种补证,里奇提出了相应的“礼貌原则”与之配套。礼貌原则也有一套相应的准则,其内核可归纳为“强化听者利益、弱化听者损失”。礼貌原则的提出,部分地解决了“何故含意”的问题。

    霍恩级差规则(Horn Scale)及列文森三原则被公认代表含意理论的“新说”。根据霍恩级差规则,语句的意义有强弱之分,同一含意的不同语句可视其强度大小排列为<S, W>系列,在一定条件下说出弱项语句表明强项语句的意义不能成立。霍恩级差规则揭示了含意现象的部分规律,同时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能那么整齐地进人<S,W>系列。有许多含意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级差,用级差规则根本解释不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