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管理论文(第18页)
20 次下载 25 页 4427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四、创建平台,营造氛围要“用手”
职业院校应突破常规来创新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将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由空洞变生动,由抽象变具体,多途径多渠道增添教育管理工作的感染力,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息中培养教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营造“学习型”育人新氛围。第一,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职业院校的党组织应转变工作作风,重心下移,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激发了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为学校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舆论支持、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发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读书活动、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学习型校园创建活动,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性互动。第二,以工会工作为抓手。职业院校应重视工会组织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教职工的思想动态,解决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做好个别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职工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创新有突破。同时工会借助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变革,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和谐氛围,为人才培养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教职工在发挥才能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第三,以校园文化为抓手。目前,较多的职业院校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各方面投入自然也是严重不足。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要在物质文化上创品牌,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资源和优势,不能盲目跟风,将校园文化表象化;二要在行为文化上有创新,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要在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校风建设上下工夫,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社团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化;三是制度文化上重优化,要重视校园环境、图书馆及网络文化建设,不能除了标语上墙就是制度进橱窗的,将校园文化口号化、形式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平台上,努力构筑新型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和激励人的崭新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爱生如子,营造和谐要“用心”
在职业院校要树立品牌意识,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一切活动均为了将“产品”品牌化,并为社会所接纳和认可,如此学校方能长远发展。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以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之中,使学生在校园里能安心学习,快乐生活。第一,真心诚意接纳学生。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方针,注重加强民主建设,不断调动和发挥广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了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合理化建议,对被采纳的建议实施重奖。同时坚持每年召开各类座谈会,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会议、文件或公示栏及校园网等方式对学校的重大决议、方案和政策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共同监督。第二,无微不至关心学生。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庭境况并不富裕,而且如离异、单亲等特殊家庭的学生也比例较高,因此,学校应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建立困难学生档案,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资助和帮扶困难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细致周到,如督促食堂丰富伙食品种,关心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每逢节假日,及时给家在外地的特困学生发放慰问品……关爱在点滴,学生方能安心学习,爱校如家,学校培养出来便是有主人翁意识和高度责任感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必定是供不应求的。
六、结束语
职业院校应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在教育管理上的创新和突破,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审时度势,要多用怀疑的眼光、问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唯有自我剖析意识和怀疑意识方能产生创新意识。在教育管理上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学校上下同心,内和外畅,才能为社会及各行各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