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4 次下载 3 页 333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进行解析,提出其主要由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态度和交际能力四要素构成,并由此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要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际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日益深入,这就促使更多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进行交际,这为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出了方向。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的外语教学来说,如何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上指的是交际者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适当且有效的行为。Chen和Starosta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交际者谈判文化意义并适当地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有效的沟通行为,以便确认双方多重认同的能力。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可见,虽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众多,却具有一些共同点,如交际的跨文化性,交际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做到交际有效?本文更为赞同张红玲的看法,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知识,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跨文化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

  Spitzberg与Cupach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要素,即动机、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杨盈、庄恩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他们指出这四大能力系统相互交织,缺一不可。张卫东和杨莉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分为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三个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分类都较为宏观,不太具体,对大学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显。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3)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进行阐释之前,首先本文要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关系。国外学者基本一致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能力,可以互换使用。而国内学者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却有差异。一部分学者如胡文仲、杨盈、庄恩平等在自己的研究中明确指出这两种说法概念等同。而吴越、梁晓鹏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了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而本研究的立场倾向于第一种,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能力,由此避免将研究限定在“交际”的概念上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的新解

  (1)语言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找不到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传播和展现的手段,因此,掌握目的国的语言是了解目的国文化的前提,也是进行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既包括语言知识也包含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单词及语法等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和句法的表面,而是要考虑到文化语境,注意其所携带的文化内涵,由此确保语言的正确运用。

  (2)文化知识

  文化是一群人所共享的习俗、价值观、行为习惯、交流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文学等的总和,其包罗万象,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将一群人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人分开,是人们身上深深的烙印,是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的标签。跨文化交际离不开文化,交际的双方都带有自己的文化标志,各自的交际方式都是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要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达到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就要求掌握目的国的文化知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