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人机交互(第7页)

4 次下载 8 页 1311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虽然我们深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一种设计工具的局限性。

  截至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仍然无法取代“创意”、“美感”与“概念”的产生与判断,尚不能在设计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设计师的思维过程。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感性”因素。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是理性科技的重要代表,不可避免地缺少“感性”的创造能力。

  可惜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过早地接触了计算机并有意无意地依赖计算机完成设计,进而忽视了具有创造性的手绘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在那些手绘能力较差的理工类学生中尤为突出。

  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是先在大脑里有一个创意,再通过手绘画图将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

  而不是在画图时用笔、手去探索一些东西。

  后者对艺术家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个设计师是没有价值的。

  手绘画图在设计中的作用就是不断地确定、抛弃、提炼和修改。

  设计师对图的改进和修整实际上是他们对脑海中的产品进行调整。

  赫茨伯格已令人信服地说明:手绘能用眼――脑来过滤,记住信息。

  不用大脑“看”,对将来是没有价值的。

  只有看到这些所画的,才会唤起我们的记忆。

  [2]所以,在设计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手绘进行设计以及观察和记录交流。

  建议学生在设计尚未成熟的早期不要过早地依赖计算机,否则会导致对手绘技巧的忽视,而这一技巧对设计思维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3 课程的进程教学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进行设计和熟练地骑自行车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前者需要有丰富的设计知识罢了。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既然是一种技能行为,我们可以引入安德森提出的获取认知技能的3个阶段理论来探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教学方法。

  安德森认为技能学习的过程要经历认知阶段学习、联想阶段学习、自主阶段学习三个阶段。

  [3]按照这个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将教学的过程划分为认知阶段教学、联想阶段教学和自主阶段教学三个教学进程,并根据每个教学进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3.1 认知阶段教学

  刚刚进入课程学习的学生除少部分曾经自学过一些相关设计软件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未接触过。

  他们一般都不清楚设计软件状态和自己操作设计软件时的角色,这时的学生大多对设计软件的认知还是一张白纸。

  在此教学进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系统地讲述各种命令的操作,迫使学生在不了解软件操作方式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大量的操作命令,写很多的课堂笔记。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理论上学习了命令的操作方法及用途,他们并没有及时消化吸收,尤其学到的命令一多,各种不同的命令都交织在一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习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刚接触设计软件的时候,还是应以教授简单的操作任务为基本内容。

  尽量在教学初期教授最简单的操作命令,让学生在初学阶段只要记住每个命令中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和尽量少的设置参数就可以了,并且还要及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巩固记忆。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放样命令时,可以只讲解最简单的放样命令,参数设置采用默认值,那些高级的放样命令和复杂的参数设置可以在后期的教学中根据建模需要慢慢地介绍给学生。

  技能教学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应在基础教学中拔苗助长。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教学阶段,只让学生学会操作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还是要在其初学阶段帮助他们养成规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习惯,杜绝不良设计习惯。

  例如,在用计算机做设计前,首先要建立工作目录,并在工作目录下有条不紊地及时存储和备份。

  在教学的初期,这种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阅读全文